2015-10-30
收藏
从心理学角度看,“猜想”是一项思维活动,是学生有方向的猜测和判断,包含了理性的思考和直觉的判断;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猜想应是学生有效学习的良好准备,它包含了学生从事新的学习或实践的知识准备、积极动机和良好情感。一说起“猜想”,人们马上就会联想到著名的“歌德巴赫猜想”。学生的学习过程,并非要出现像“歌德巴赫猜想”那样的著名推断,但应具有知识的“再发现”和“再创造”过程。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猜想,正是培养学生进行知识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良好开端。
教学片段一
在学习完“圆的面积”后,教师让学生做这样一道题:“有两块大小一样的正方形钢板,其中一块冲出4块大小一样的圆形钢片(如图1甲),另一块冲出9块大小一样的圆形钢片(如图1乙)。问哪一块钢板所剩下的脚料多?”立刻有学生大胆猜想:
生:图1(甲)所剩下的脚料多一些,因为图1(甲)看起来空隙大。
生:图1(乙)剩下的脚料多一些,因为图1(乙)的空隙多。
可见学生这时的猜想是盲目的。教师对这些猜想没有简单地否定,而是让学生解决一个简单的问题(如图2),求正方形内切圆的面积占该正方形面积的百分之几?计算后得出,正方形内切圆的面积占该正方形面积的78.5%。这时再让学生猜想。
生c:所剩下的脚料一样多。
师:为什么?
有一个学生将图1中的(甲)、(乙)两图添作辅助线,如图3所示。他说:“正方形1/4的78.5%再乘以4和正方形1/9的78.5%再乘以9其结果/PGN0251.TXT/PGN是一样的。”虽然表述不是很完整、到位,但能提出这样新的假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潜能。最后通过计算验证,使学生享受到猜想的成功。
教学片段二
在一次课上做练习时,有一个平时就很爱动脑筋的学生突然说:“老师,我有一个奇怪的发现,我量了量桌子的长和宽,发现长是宽的1.6倍多一点,又量了量数学课本的长也是宽的1.6倍多一点,再量作业本结果也是一样的。我想,这里一定有数学问题。”
一石激起千层浪,别的学生也动手量起来,不一会儿,有的学生说:“对,是这样。”有的学生反对:“这是偶然,铅笔盒、黑板就不是这样。”
一会儿,教室里的争论声小了下来,学生的眼睛齐刷刷地望着老师。老师首先对那位学生说:“你善于观察,又勤于思考,很了不起。”接着,老师说:“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长方形和你们的课桌比例差不多?”学生举出了生活中的许多例子。
师:就拿电视屏幕为例吧,如果它很扁或很方,会有什么感觉?
生:很有创意。
生:好像不太方便,看起来有点怪,图像也就变形了。
生:我知道了,按照一定的比例比较美观。
生:他说得对,可铅笔盒只要能放进铅笔就行了,太宽反而不美观、不实用了,我觉得先要实用,才能美观。
师:大家都很棒,我来给大家提供一个线索——“黄金分割”,我们查查资料,好吗?
几天后,一张张资料卡放在教师手中。通过这次经历,学生享受到了猜/PGN0252.TXT/PGN想的成功,也进一步感受到了数学王国的瑰丽。
评析
数学方法理论的倡导者G波利亚曾说过,在数学领域中,猜想是合理的、值得尊重的,是负责任的态度。他认为,在有些情况下,教猜想比教证明更为重要。我们认为,猜想可分为三个层次:
一、质疑——猜想的开始。
让每个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进行积极的猜想,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与提高。
二、假设——猜想的深入。
问题提出后,学生经过反复思考、联想、顿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提出自己的假设。假设,从思维角度讲,就是一种猜想。这样的思维过程,是充分发挥学生创新能力和主体意识的过程。
三、实践——猜想的验证。
只有猜想没有行动,那只能是空想。把猜想与探索实践紧密结合,可以产生猜想的良性循环。
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猜想,但都是学生的主动思维的过程,都包含着创新因素。“猜想”是一项思维活动,包含了理性的思考和直觉的判断。因此学生的猜想可能是经过反复思考的,符合逻辑的,但更可能是稚嫩无据的“异想天开”。不管是哪一种情况,教师都应给予鼓励,精心保护学生积极猜想的精神,并引导他们享受猜想的成功体验,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约分》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心得 巧用故事建立“米”和“厘米”的数学模型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 笔算除法 》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研计划(网络)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制作活动日历》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 认识年、月、日》教案教学设计
寒假老师读书随笔 读《吴正宪答小学数学教学50问》心得
审定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法整理与复习》导学案设计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3 统计与概率》教案教学设计
立德树人小学数学教育研究
中学数学教育创新路径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探索图形》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老师读书随笔 《彩色粉笔的妙用》读书体会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 》教案教学设计
评《三角形内角和》一课
听《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经验交流 我的那点课堂教学思考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 》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以核心素养引领思维发展”名师课堂教学听课心得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通分》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方法创新
数学教育硕士论文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有习题答案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5 综合与实践 》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四边形》教学反思123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