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可持续发展型的学习方式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浅谈小学数学可持续发展...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浅谈小学数...

浅谈小学数学可持续发展型的学习方式

2015-10-30 收藏

可持续发展一词的提出在世界范围逐步得到认同并成为大众媒体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这反映了人类对自身以往发展的怀疑,也反映了人类对今后发展道路和发展目标的憧憬和向往。人们逐步认识到,过去的发展道路是不可持续的或至少是持续不够的,因而是不可取的。唯一的可靠出路是可持续发展之路。人类的这一次思考是深刻的,所得结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正是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能够在全世界不同经济水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得到认同的根本原因。

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wecd)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quot;可持续发展适用的范围很广,像资源保护、生态保护、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能力建设等领域,我们都能听到这个词。它的实施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变革!这是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变革,是人类行为方式的变革,是人类对于环境、经济、社会三者关系处理方法的变革。

随着人类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一切都以知识为基础,所有财富的核心都是知识,所有经济行为都依赖于知识,在创造财富的所有要素中,知识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其他的生产要素都必须靠知识来更新,靠知识来装备。所以知识、信息、智力、能力以及拥有这些财富的人,才真正成为社会发展最关键的经济元素,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因为知识是人脑创造的产物,而社会由于追求知识而真正回归到注重人本身。可见知识经济时代,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时代。

没有任何一个时代比现在更重视知识,也没有任何一个时代比现在更重视人的作用,而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寿命越来越短,知识的更新越来越快,人的一次性受教育已满足了这个时代对人的需求。这就向教育提出了挑战,教育能否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也从来没有遇到这么好的机遇,使其重新更理智地、冷静地、全面地认识人、人类社会、自然与教育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教育主张学生学会做人比学会求积压更重要;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重要;学会创新比学会继承和模仿更重要;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比知识的习得更重要;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优化比智力因素的开发更重要;学生的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比一般意义的全面发展更重要;学生积极主动的自我发展消极、被动被塑更重要。

从这一系列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到可持续教育与我们传统的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教育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是为教学服务的,又是为了让学生能学会知识,提高智能而作出的一种区别于一般性服务活动的特殊行为。教师以学生学会知识并提高相应的智能为目的,以达到教学目的为满足,从教学的目的性来看,整个教学自始至终围绕着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活动,所以学就必然成为教学过程中事实上的主体,这才是小学数学可持续发展的学习方式。2000年教材已经改革,从实施的各方面情况来看,新教材极其适合学生作为真正的主体,下面,笔者将结合新教材的特点,探索一下如何真正发挥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从思维活动的特征来看,学是指学习,是学习知识的高级思维活动,是主动认知的过程,这种学习的思维活动是别人所无法替代的,只有学生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维的状态下才有可能使其出现成效,思维的这种特征,也就决定了学必须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2000年的教材改革后,单就数学而言,形式上来看,教材显得简洁、实用,给学生一种生动、亲切感,不再是以前冷冰冰的模样;就内容来看,一改过去教材偏难、繁琐、抽象,不重视实践和应用,只突起理论的特点,而显得形象、具体,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及思维发展的特点,这样,就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再者,教材与日常生产生活实践联系密切,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就内容编排来看,系统性加强,知识间的相互渗透加强,该压缩的压缩,该删掉的删掉,极大地减轻了学生的压力;还有,如每章的阅读材料及研究性课题,对于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科研探索能力都做了大的改革。

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应真正提高学生思维活动的主体地位。主体只有在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下,充分调动自己的脑力深钻细研,使自己的思维活动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才能真正使思维品质得到锻炼,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教师应象魔术师,使学生童话般地进入思维情境,兴趣盎然地进行着主动的学习与探索,主动地思考老师提问的问题,主动理解着老师讲解的内容,主动地按照自己大脑思维的发展去思考;学生的思维随着教师教学节奏能动地进行,当他们深深地沉浸在思维情境中并成功地逾越障碍获得成功时,他们的智力和思维能力就处于最佳发展状态和记忆状态。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积极使用作用于学生、能推动学生的思维作用的启发性语言─问,巧妙的设问,疑问,提问学生,让学生自问,相互提问,提问老师,都可使学生的思维极其活跃,成为思维活动的真正主体。

由于新教材考虑了数学与日常生产生活实践的密切联系,突出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性,这就为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应用者,成为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的实践者,达到学以至用的目的提供了良好的保证,鼓励学生多调查研究,多把平常见到的、听到的和数学联系起来,在讲课时多举一些形象具体的例子,把数学知识溶入其中,提高学生的兴趣,结合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使其对知识理解的更透彻。如教材中的研究性课题,象银行利率、分期付款问题等等,都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自己得出结论,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既是思维活动的主体,也是课堂气氛的主体,老师要注意准确调控,使课堂气氛活跃而不纷乱,紧张而不影响思维的延伸和发散。当学生注意力集中,情绪高涨,心情舒畅时,让学生做题,教室里只听到唰唰的笔响,对外界的刺激学生视而不见,说明整进行的内容,学生感觉良好,已经真正调动了学生的能动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紧张兴奋的状态,如学生慢腾腾、懒洋洋地拿出笔和纸,说明学生此时学习情绪不高,要求不迫切,这就要求老师想法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例如,提出练习,要交作业,甚至提出要打分,或提出进行练习比赛,使学生回到自己主宰整个课堂的状态。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锻炼优化,这需要老师加强主导作用,真正导得有意义,导得有艺术,使学生成为主动的主体,提高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