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

2015-10-30 收藏

——关于公开课的讨论之一

背景说明:5月26日晚8点至10点,应福建教育杂志社钟建林老师的邀请,我在与100多位网友进行了网上交流,首先以《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上好一节数学公开课》为题进行了专题讲座,之后回答了网友们提出的有关公开课的问题。下面我就选择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谈谈我的看法,以引起大家进一步的思考。

有网友问:到底公开课是把问题暴露给别人看,还是千方百计的掩饰。比如对学困生的处理,让他回答问题可能影响教学程序的正常进行。不让吧,可能他这节课在他眼中如过眼云烟。

答:不敢暴露学生的错误,使得课堂教学一路凯歌高奏,给人感觉学生上课一听就懂,但是真正做题时却错误不断。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或板演,有些教师总是想方设法使之不出一点差错,特别是在一些公开教学中,即使是一些容易产生典型错误的稍难问题,教者也有高招使学生按教师设计的正确方法去解决,这样就掩盖了错误的暴露以及纠错过程,其后果不堪设想。

新课程改革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教学过程本是学生认识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由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人格尚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说错话、做错事是正常的。动态生成式教学追求真实自然,应该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课堂再现的应该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公开课上应该不怕学生出错误,因为课堂就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处理得好,会使整节课锦上添花!对于学困生,教师在提问时要特别关注,估计它们能够答对的问题,应该尽可能把机会留给这些学生,这样他们才会有成功感,从而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有网友问:公开课是侧重教师教的情况,还是侧重学生的学?是侧重教师教学的过程,还是侧重学生学习的结果?是完美的好,还是暴露的问题多些好?如何才能使公开课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呢?

答:从“以学论教”的角度来看,公开课应该侧重学生的学,一节课真正的精彩是学生的精彩,而不是老师的精彩!特别顺的课不一定是好课,而有问题的课不见得不成功。我认为一节成功的公开课应该做到“主动参与、积极交往、和谐互动、动态生成”。有些课看起来很热闹,上得很生动,但不能让学生心动。

有网友问:如果是借班上公开课,我们经常会遇到许多问题,如学生的实际与原定的计划不符,该如何灵活处理?事前要如何进行准备?

答:及时调整老师的教学思路,使教师适应学生,而不是使学生适应教师。无痕,是教学的最高境界,教学的最好技巧是无技巧。

有网友问:听过许多公开课,但是有很多的课老师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就不知所措,有些生成资源就浪费掉,有些人说这需要教师的机智,教师的机智是一种素质,平时该怎么培养和锻炼?

答:这涉及到如何看待“预设”与“生成”的问题。学生是活生生的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会怎样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很多情况下老师是无法预料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不同的观点都是教师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动态生成和共同发展的过程。在互动中,教师既要努力促进学生实现“预设生成”,又要善于捕捉教学时机,锁定教学中新的有价值的生成——“非预设生成”,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更富有生命活力。

因此,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我们要追求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开放性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充分追求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实现超越预定目标的理想。

有网友问:我们这儿经常把数学公开课安排在上午第四节课,这时,学生已经非常疲累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

答:这是很现实的情况,第四节上课的效果肯定不如上午第一、二、三节学生的注意力好。教师可以在课前做个小游戏,或者进行简短的谈话,先活跃一下气氛,消除学生的困倦感。

有网友问:公开课为什么有时会完不成教学任务?

答:现在课堂放开了,学生开放了,学习方式改变了,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如何落到实处?怎样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首先,是教师作为参与者、引导着、组织者的作用发挥不够,不能很好地处理“放”与“收”的关系。不错,按照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我们应该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但这并不是说学生的活动可以不控制。在课堂上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做到“放得开,收得拢”。

其次,是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回答不了、解决不了,只有让学生长时间地讨论。结果耽误了教学的时间。

还有就是将自主探究不自觉地模式化,也是导致教学任务完不成的重要原因。在一节课上不要把所有的教学方法都一一展示。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