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30
收藏
小学生由于自身特点,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易于理解,而对于较复杂的、抽象的问题便难以接受。因此重视直观教学,加强学生实际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有效途径之一。下面笔者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操作的意义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
一、加强实际操作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心理学家皮亚杰表明,儿童的智力活动与他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小学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而小学生受知识、思维等局限,往往缺乏感性经验 ,理解事物比较困难。只有通过操作,获得直接经验,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增强理解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可见,动手操作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手段,它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推导“圆锥体的体积公式”时要求学生准备等底等高的无色透明圆柱、圆锥学具各一个。然后要求学生把圆柱等分成三部分,用红笔做好标记;在圆锥中盛满蓝颜色水;盛三次倒进圆柱,每一次使圆柱中的水面刚好到标记处;三次刚好倒满。这样通过具体操作,学生就能直观、清楚地知道:圆锥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使学生获得了感性认识,降低了理解难度,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加强实际操作有助于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这就是说学生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而“学生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动手操作就是经历的主要手段。在此过程中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可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体验和感悟,形成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品质。
例如教学“圆柱体的体积”时,让学生亲自动手,把圆柱体切割拼合成近似长方体,通过观察,知道圆柱体的体积和近似长方体的体积相等。计算圆柱体的体积,只需要求出近似长方体的体积。又知道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圆柱体的底面积相等,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体的高,从而发现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这样将操作一步步内化为数学的思维,从操作到想象,概括出公式,使学生亲身体验、理解新知识的生成,从而提高数学能力。
总之,数学学习应遵循学生认知特点和心理规律,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思维品质以及实践能力等都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效果进一步提高。
能得到直角三角形
初二(下)二次根式单元测试(人教版)
平行线的判定同步练习2
八年级下期末第4.5.6章数学试卷
初二数学考试题(A卷)
认识直棱柱检测题
平行线的性质检测题1
认识函数检测题2
初二(下)数学期末评估卷
八年级(下)第六章综合测试卷
八年级数学试卷
折纸问题集锦
平行线的性质同步练习1
平行线的判定检测题2
平行线的性质检测题2
八年级下数学期末测试
初二(下)期末数学检测题
认识函数检测题1
山东省东营市2015-2016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检测题
证明(一)
平面直角坐标系检测题2
平行线的判定同步练习1
初二(下)比例线段单元测试
相似复习
初二数学第一学月考试试题
山东省临沂市2015-2016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检测题
八年级(下)相似形试卷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检测题
平行线的判定检测题1
分解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