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30
收藏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数学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所谓思维品质是思维发生和发展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它主要表现为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和独创性等,它直接影响着人的素质的高低。因此,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紧密结合教材内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对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行了长期的培养和训练。下面,就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为例,谈谈我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情境,主动参与培养学生思维的自觉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让学生发现问题,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情趣。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我设计了对面积、面积单位两个概念的复习作为铺垫,然后出示了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小长方形,启发学生说出可以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来测量这个小长方形的面积,并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数出这个小长方形的面积是由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组成的,进一步巩固了可以用面积单位来测量较小的长方形的面积这一知识。然后,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要求学校长方形大操场的面积,也采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的方法,可以吗?这时学生对问题感到新奇:学校操场那么大,也用面积单位来一块一块地进行测量,行吗?全班同学立即展开激烈的争论,得出了“用这种办法不行”的结论。要测量操场的面积,该怎么办呢?学生陷入了深思!这时,我发现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已萌发,我便把学生的求知欲很自然地引导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内容上。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自觉性就会逐步提高,这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前提。
二、重视过程,理解概念,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构成数学知识的基础。有些概念,教材往往以结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看到的是思维结果,而不是思维的过程。为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教师可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以解决问题为主题,重视解决问题的过程,用现代课堂教学的探究式方式组织学生操作实践,探求规律,推导出公式。我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突出三点:
㈠ 观察:先用电脑显示,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来测量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的面积。沿着长边一个一个地摆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数数看,每排能摆几个?再沿着宽边照前样摆小正方形,数数看,能摆几排?
㈡ 操作探究:学生根据电脑演示过程,进行学具操作,在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小长方形纸片上摆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试试看,可以摆几个?
㈢ 推导结论(电脑演示、学生观察):在这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里沿长边摆1个小正方形,正方形对应边长是1厘米,摆2个小正方形,对应边长是2厘米……,沿宽边摆小正方形,每摆一排,正方形对应宽边是1厘米,摆2排、3排,对应宽边是2厘米、3厘米。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很快明白:沿着这个长方形的长边每排可以摆5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即长边所含厘米数是5;摆3排,即宽边所含厘米数是3,可以用算式53=15求出一共摆的小正方形的个数。由此推导:在这个长方形里长边所含厘米数宽边所含厘米数=长方形所含平方厘米数。从而进一步概括出面积计算公式:长宽=长方形的面积。通过展示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生不仅掌握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进一步深刻理解了长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边长的关系;同时,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充分训练,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三、尊重差异,科学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训练,教会他们掌握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快速联想的能力,使学生思维敏捷,遇到相关的问题,能“迎刃而解”。例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在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后,为了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我尊重本班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了这样的练习题:已知长、宽,求长方形面积;填表格(已知长、宽求面积,已知面积和长或宽,求宽或长),这些分层练习题目数字较小,便于口算,采用快速抢答的形式进行练习。尽量使每一位学生在本课教学中能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通过这样的训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四、合作学习,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其核心是善于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尽量设计一些发散式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让他们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地与他人合作.探讨,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例如: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公式以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深化练习题:(单位:米)
你能求出如图所示的草坪面积吗?在学生明白题意以后,我做了如下提示:这个图形的面积,你能直接计算吗?(不能)我们能不能把它看成几个长方形来计算,试一试,看谁的方法多?谁的方法巧?然后我让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学生不断思考、争辩,全班同学很快找出下列几种方法(分别沿图中虚线处把图形分成几个长方形)
同时,我还及时鼓励发现这些方法的学生把想法讲给大家听,根据学生的讲解用电脑进行了直观演示,加深了大家的印象。这样,通过合作讨论,激活了学生思维,一道看似抽象的数学问题得到了解决,学生所学知识得到了灵活运用。这样,让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既开阔思路,又有利于思维灵活性的培养。
五、分析比较.优化解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积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且还要从中优化出最合理的解法,使其方法具有独特性。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学生找出四种解法以后,我继续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第一种方法既合理又简便,通过这样不断的训练,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就会得到发展。
实际上,思维品质主要的四个方面是交融在一起的。在现代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应该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一个教学片断只能侧重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某一方面,而不应该把它绝对化。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把各种思维品质的培养贯穿在各项训练之中,树立起“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是数学教学的核心”的思想,这样才会使教学收到理想的效果。
2016年中考数学知识复习辅导:圆的基础性质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
2016中考数学备考资料:等腰三角形重要性质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试卷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测试题和答案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试卷
2016中考考试数学知识辅导:正割的基础公式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第二学期模拟试卷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期末试卷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圆柱和圆锥》试卷第二学期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试卷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第12册小学六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期末模拟试卷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2015年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小学北师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4-6月份月考试卷
2016中考数学考前辅导:三角形
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练习试题——人教版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北师大版春季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期末试卷
2015-2016学年度北师大第二学期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
新北师大版审定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数据处理》质量测试卷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第12册练习题
北师大版优秀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试卷及答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
2016中考数学备考资料:几何图形变换的切入点
2016年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第12册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