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概念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概念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概念

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概念

2015-10-30 收藏

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由于它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是一对矛盾,使得它在教学中成为一大难点。因此,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将枯燥的数学概念生动化、情境化,使学生乐于接受,这便成为我们教师探讨的课题。下面谈谈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在操作中理解概念

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而数学概念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因此,在进行概念教学中,我们如能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从感知到表象,再抽象概括,使学生既理解了概念,又学会了探索的方法。

如教学“三角形面积”,可以先引导学生动手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再组织学生讨论,三角形的底、高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有什么关系?它们的面积又有什么关系?最后让学生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样,学生能深刻地理解到: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从而更好地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二、在游戏中学习概念

生动的游戏活动能营造愉快的学习气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概念教学中,如能根据教学内容、有机地设计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能使学生学习得更好。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可设计“售货员与顾客的游戏:一名学生当售货员,出示一本作业本为三角六分,其他学生当顾客,谁先准备好付钱的方法,作业本就奖给谁。”在有趣的买卖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对“人民币”这一概念有了深刻的认识,并能把认识和使用人民币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从视听媒体中学会概念

高品质、设计良好并且使用得当的现代教学媒体,会给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来一系列的良好变化、可以提高和促进学习,尤其在数学概念中更为重要。如在“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能背诵公式,但不懂应用,因此,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周长和面积的意义,长方形的特征,选择相同的长方形,通过多媒体电脑屏幕进行直观演示,再进行小结,长方形的面积摆的是面积单位的总个数,它是一个“积”。而长方形的周长是表示四条边的长度总和,它是一个“和”。这样形象地展现了长的厘米数与党的厘米数的乘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长的厘米数加上宽的厘米数的和乘以 2等于长方形的周长。从而使学生对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有了真正的理解。

四、在对比辨析中掌握概念

对一些容易混淆的数学概念,学生往往难子理解,而运用对比辨析的方法是学习这些内容的好方法。如等分除法与包含除法;是几倍和增加几倍;增加了多少和增加到多少;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整除和除尽;正比例、反比例与似是而非不成比例的量……都应利用比较辨析法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形成确切的科学概念。

如教学“正反比例”后,可以出示下面一组题目:

1.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45千米,8小时可以到达。如果每小时行40千米,要几小时才能到达?

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4小时行了18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要行8小时。求甲乙两地的路程。

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题中讲的是哪两种相关联的量?

什么量随着另一种什么量变化?

相对应的哪两种量的什么值一定?

然后运用比例的概念判断各成什么比例、再引导学生对正反比例的概念进行对比、辨析其异同点,并填写下表。

正比例 反比例

相同点

不同点

这样做、学生对正反比例的联系与区别有了实质性的理解,从而运用其进行实际应用也就感到轻松了。

五、从类比中掌握概念

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教师用比较浅显的语言,学生还是不知其然,而用类比进行说明,学生就能很快地理解。如差的变化对于减数的依从性,学生很难理解。

教学时,用学生已知的生活中的例子进行类比说明,学生就很快地理解。例如:甲乙两个孩子原有的桃子相等(都是10个),但甲吃的挑子多,乙吃的桃子少,谁剩的桃子多?谁剩的桃子少?很明显,甲吃的多就剩得少,而已吃的少就剩得多,接着再利用式题说明变化规律,学生就容易理解了。又如,低中年级的学生对“松树比杨树少15棵”,中的“相比较的两个量谁多谁少?”这个问题的回答往往是“杨树少,松树多”,尽管教师多次提醒学生要认真看清题目,但学生还是“不听话”,其实学生对这句话没有理解。有一次,我用以下类比法进行引导,效果很好,我问:

“小龙、你几岁了?”(9岁)“你妈妈今年几岁?”(33岁)“那么,能不能根据谁比谁少说一句话?”

“小龙的岁数比妈妈少24岁,是妈妈少吗?”

“同样的,松树比杨树少15棵,是不是杨树少?是谁多、谁少?”这样的类比设问,学生学得既有趣,又掌握得牢固。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