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3
收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互动共同发展。”“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索,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师与生、生与生交往互动,我认为应解决几个问题:
(1)学会交往,建立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
(2)沟通教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拓展教学的视野;
(3)赋予学生以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4)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发展自身能力。
因此,在第4章第1节《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力求解决以上问题,并作了一些探索,下面我就从最深刻的两个方面谈自己的看法:
一、有关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情境的创设,不仅存在于课堂开始,而是充满课堂教学的整个时空,努力使之沟通教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延伸课堂的视野。同时,我也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以及学生在交往过程中的信息反馈,营造活泼、热烈的交往场景:教师富有激情的语言穿插;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进行讨论,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整个课堂中完成了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知识的拓展。
在这节课开始的时候,为了顺利进入知识的探究。首先,用图片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比如:先从身边的宜宾南岸文化广场的标志性建筑上的一个球体,然后罗列古今中外有关立体图形的建筑物,还有日常生活中的西瓜…….等)让学生感到课题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学生们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这就为课堂中间部分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示完图片后,利用动画展示几个立体图形的组成,要求同学根据刚才看到的图片、动画、手中的立体图形来分组讨论题卡上的三个问题,一石激起千重浪,于是每个小组围绕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同学们既动手又动脑,在讨论中并获得了一些富有创见性的发现,(比如:有一个同学在动手过程中发现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而这个结论并不是本节课该掌握的内容),我认为这就是学生在合作学习的一个创造性发现。整节课至始至终在我的激情穿插和学生的热烈探讨中进行。
二、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
合作学习不仅是教学组织形式的简单变化,它联带着问题的“宽带”和纵深度;合作交流意义的互动学习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基础,以调整学生群体间的交往行为,开展合作学习为重点,着力营造心理共鸣、思维共振的“交往场”,这种学习方式并不完全等于传统意义的小组学习。在“交往场”中,教师是学生的同伴和朋友,问题的解决须是在个体能动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群体协作配合才能完成,正是在这个交往场中,师生互动共创与共生。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采取了“分—合—整”办法。将问题分解成几个子问题,待小组完成各自子问题后形成整体解决方案,再通过全班小组交流使知识进一步整合。在题卡上明确了三个小问题,使讨论更加集中,同时通过小组内分别讨论并推举代表总结发现的结论,在小组与小组之间交流使之相互补充完善并归纳得到总体特征。
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始终是作为一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巧妙穿插、点拨或者对学生表现的认同、
浅论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四个基本特征
数学课堂也美丽
小学数学实施素质教育策略初探
开展数学活动课 提高学生数学素质
用猜想验证的方法化循环小数为分数
构建知识网络 提高学生素质
揭趣、引活、巧练
小学数学“双并进教学”成果推广的实验与认识
谈毕业班数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珠心算教学中贯彻新课程标准的思考
“认识 11----20 各数”的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原则与形式
对列方程解应用题(例1、例2)的分析及教学基本思路
数学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培养
浅谈珠心算与创造力培养
“数的运算”总复习建议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与评析
数学规则的学习
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策略
改革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发展
动手、动脑与动口
教学生学会“试探”
求和问题的解决
数学技能的学习
学生“算法多样化”例举与思考
谈数学教学中的游戏设计
加强实践活动、注重感知体验
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及其改进对策的研究
简易方程中应注意哪几个知识要点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策略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