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2
收藏
你的数学成绩不理想?你不喜欢数学?你没有动力学习数学?当面临高考的时候,这统统都是借口,如果要成为高考的胜利者,必须要踩着“数学”这座独木桥才可以去到想要去的地方。所以我们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才行。
第一部分:学习的方法
一·预习是聪明的选择
最好老师指定预习内容,每天不超过十分钟,预习的目的就是强制记忆基本概念。
二·基本概念是根本
基本概念要一个字一个字理解并记忆,要准确掌握基本概念的内涵外延。只有思维钻进去才能了解内涵,思维要发散才能了解外延。只有概念过关,作题才能又快又准。
三·作业可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一定要认真做,不要为节约时间省步骤,作业不要自检,全面暴露存在的问题是好事。
四·难题要独立完成
想得高分一定要过难题关,难题的关键是学会三种语言的熟练转换。(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
第二部分:复习的方法
五·加倍递减训练法
通过训练,从心理上、精力上、准确度上逐渐调整到考试的最佳状态,该训练一定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否则达不到效果。
六·考前不要做新题
考前找到你近期做过的试卷,把错的题重做一遍,这才是有的放矢的复习方法。
第三部分:考试的方法
七·良好心态
考生要自信,要有客观的考试目标。追求正常发挥,而不要期望自己超长表现,这样心态会放的很平和。沉着冷静的同时也要适度紧张,要使大脑处于最佳活跃状态
八·考试从审题开始
审题要避免“猜”、“漏”两种不良习惯,为此审题要从字到词再到句。
九·学会使用演算纸
要把演算纸看成是试卷的一部分,要工整有序,为了方便检查要写上题号。
十·正确对待难题
难题是用来拉开分数的,不管你水平高低,都应该学会绕开难题最后做,不要被难题搞乱思绪,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无论什么考试,你都能排前几名。
“镜像对称”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第1课时)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数学广角──推理》教学设计(第2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6课时)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3课时)
《2、3、4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第3课时)
以美寓真,互动生成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第5课时)
《观察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推理》教学设计(第1课时)
《对称、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在观察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教学设计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4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5课时)
《用三角板拼角》教学设计
“长度单位 厘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教学案例设计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第6课时)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第1课时)
《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第2课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