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1 收藏
距离高考还有不足一个月的时间了,面对数学学科,不少考生既满怀希望又心存恐惧,希望自己的成绩在最后阶段能得到提高,而随着复习的深入,却发现自己不会、不扎实的考点越来越多。这种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而目前数学备考的重点也要放在梳理、整合知识,温故并加深理解的环节上。
在复习之前,同学们首先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一般来说,考题中最基础的百分之七十的分数是一定要牢牢抓住的,这里主要涉及的是一些基本的知识,所以这不是很难做到,只要够细心;百分之二十的分数是需要动些脑筋的,但是平时的一些模拟训练应该也可以基本覆盖到那些类型,所以考前可以在心里大致把数学的题型归归类,按照不同的题型集中复习,这样在上考场前会比较胸有成竹。至于最后百分之十的难题,就依个人水平和临场状态了,不用太纠结于此,争取能得到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分数就是一个很不错的成绩了,同学们面临的是整个高考,而不是数学一门,取胜的关键在于均衡。所以最后一个月的复习是因人而异的。
对于很多数学薄弱的文科生来说,数学都是很头疼的一科,高考数学容量大,难度高,要得高分就需要科学的学习方法:
第一:小题:小题部分一定要死死的把握基础知识,这部分比较简单,大家一定要多抓分,一般来说小题75分至少要得60分,才能保证你高考不失败。
第二:大题:先说前三道大题,题型是三角函数、概率和立体几何。这三道题是必得分,首先弄清基础知识,每晚做一套题,就是这三道大题,保证高考前做20套,死死的记住每一种题型,即使背也要背下来,做过之后你会发现,题目出来出去都是你做过的那几种题型,这样你至少能得到30分。然后是后三道,后三道比较难,包括圆锥曲线,函数和函数与导数相结合,圆锥曲线:一定要学会翻译条件,a代表什么c代表什么b代表什么,公式是怎样的,写出了这些就能得到4分。导数部分:学会把函数变成导数,然后结合公式再讲已知条件带入,最后列表比较函数导数的增减性,做到这一步就可以了,一般能得7分。大家切忌一点数学一定要做好基础题,最后三道题和选择题最后一题尽量得分即可。这样一来数学可提高30分。
而对于一些数学功底很不错的同学,则要注意下面几点:
第一:填空题表达尽量规范准确,比如说开闭区间,一扣就是四分,非常可惜。
第二:应用题的阅读理解。很多同学碰到应用题都有些发憷,有时读不懂意思,这就需要回到原点,抛开数学公式,好好地思考题目本身所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第三:多字母综合题易错。字母一多,很多同学就方寸有些乱了,或者就是带到最后算错了,这需要各位细心以及对书本的了解。
理科的复习还是比较灵活的,不过有些规律性的东西是不变的,一般理科强的同学一看题目心中就有个数。所谓“数”就是对一个知识深层规律的把握。比如看到虚数无非就是数型的结合加上几个变换的公式,不会有超出这个规律以外的东西,也就不会有做不出来的题。你掌握的规律越少,题目就越可能超出你所掌握规律的范围,你就越可能做不出题目。而规律的掌握主要还是靠多年积累,即使理科中的规律也是你多年做了成千上万的题后沉淀在你脑子里东西。当你形成了完善的知识结构后,你就会知道每道题它的考点。是的,一看题目你就很清楚它想要考你哪部分知识,甚至知道它可能有什么陷阱。
同时还建议同学们这个阶段应该把所掌握的高中数学知识和大量的解题经验,进行整合和理性升华。具体来说:
要回顾并系统的梳理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使其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对所学知识内容方法进行升华,使其成为理性认识,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查缺补漏,对以前的考试卷、作业等资料进行全面的清查,找出缺口和漏洞,并进行针对性补习和强化训练;
温故知新,但不要抠难题、偏题,仅靠考纲,保证重点,可以适当见些新题型,重在探究解题思路和解题策略。
最后20余天,考生通过这样的方法复习,是很有可能提高数学成绩的;另外,一些学生疑问:老师讲过的典型题在课堂上能听会,课下还用专门复习吗?答案是毋庸置疑的,听过的知识并不代表能掌握,需要课下认真巩固才能成为自己的知识。也希望同学们能够以临战的心态,对待平时的考试和做每一份试题每一份试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