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10
收藏
1一本书
就是教科书,这是基础的基础,但是被中等生最忽视的。笔者高中时,先看教科书再做题,所以往往同学做到第5题,我才刚开始,但当我做了20题时,反过来发现同学做到第17题,这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最后不仅省时,而且比同学多巩固了书本知识,然后从书本原理到题目及从题目到原理走了一个来回,培养了以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一句话,省时又高效。为摆脱题海打下了基础。
2两方法
1)找到已知与求解的“桥梁”。主要针对中等题及难题,利用已知,推一步或几步,完成转化,从求解往后推几步,看看还缺什么,再去回忆脑袋里的知识点及解过的经典题,把已知与求解的差距补上,这个就是“桥梁”原理。
2)有些题按上述方法还遇到困难,可能需要另辟蹊径,如从定义出发或需要再审视已知条件,可能还未用尽已知条件或有些暗含的已知条件未挖掘出来。
3三部曲:
1)先看教科书,真正搞懂课本例题,并做课后练习(虽然看上去很简单,但是实质上就是要你检查自己是否真的掌握这些基本知识点.),
2)利用历年高考真题,这些题很有价值,先掩着答案,根据你之前课本学的基础内容,尝试自己亲自动手做一下,再对答案,明白其原理.,真正弄懂它,看看能否举一反三,可问老师及同学,也可请家教,最后达到触类旁通。
3)同步练习,必须紧跟课程,不能赖下来的,一步一个脚印去做.
数学知识点较多,容易忘记,但以上的步骤你都能做到的话,那么就不那么容易遗忘,即使忘记,你也可以翻阅以前的内容重新巩固一遍.
4四层次
1)
基本知识点。含概念、定义、定理、公式等,这是基础,这个不过关,其他免谈。笔者平时先看教科书,就是这个道理。--这部分,虽然重要,但笔者辅导不作重点,只是检查与提醒,因为可自学及问自己老师同学。会这个的人太容易找到了。
2)
数学思想与数学技能。数学思想如方程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对称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思想;数学技能如配方、待定系数法等。笔者由于这方面强,故多年不做题或见到陌生题均不慌,因为这些思想能力是深入骨髓的。
3)
数学模型与中间结论。数学模型就是具体题目的解题套路,中间结论可使学生减少解题步骤,加快解题速度,减少出错机会。这些有了2数学思想与数学技能,就能自己推导出来,但要注意总结与积累。
4)
特殊解题技巧。这个要求以上3方面都较强,聪明加灵感,平时善于总结与归纳,看透事物本源,熟能生巧,触类旁通。故对中等生不作过高要求,所谓可遇而不可求。笔者对高考实考试卷的选择与填空,特别是选择,有相当部分,有的试卷甚至一半以上可在题读完后,几秒得出正确答案。凭的就是这个本事。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位置》教学设计
趣味数学题:显示器上错误的数字
人教版一年级《10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七年级假期伙伴答案
人教版一年级《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数学《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平移与旋转》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用数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对称、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数学乐园:找图形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数学乐园:巧填环形图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趣味数学故事:牛顿问题
2013初一假期伙伴数学答案
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趣味数学故事:且看诸葛亮如何妙算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镜像对称”教学设计
数学乐园:移动火柴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比多少》教学设计
趣味数学题:魔数的性质
二年级上册数学《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9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趣味数学:她们买了什么
小学三年级数学《四边形》教学设计
数学乐园:采蘑菇
趣味数学故事:奇数和偶数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