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9
收藏
本课题教时数:1本教时为第1教时备课日期10月15日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探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结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
二、教学新课
四、 小结
五、作业
1、说一说下面的比表示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公鸡和母鸡只数的比是3∶7。
女生和男生人数的比是5∶4。
水稻、玉米和花生种植面积的比是3∶2∶1。
2、先说一说每种数量之间的分数关系,再解答。
科技书和文艺书本数的比是2∶3。
科技书本数是两种书总本数的();
文艺书本数是两种书总本数的()。
男、女职工人数的比是5∶4。
男职工人数是职工总人数的();
女职工人数是职工总人数的()。
3、引入新课。
1、例2
条件、问题。
题中其实是把多少人数按什么分成哪两个部分?
男、女职工人数的比是5∶4是什么意思?
问:男职工人数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怎样知道的?女职工人数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根据这个比知道了男职工和女职工总人数各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想一想,会解答吗?
学生练习。
口答解题过程。问:学生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谁来说说,例2是怎样想的,列式时是怎样想的?
看看书上的解题过程,是否与我们的解答一样。
这道题可以怎样检验?学生说检验过程,师板书。
问:第一步检验的是什么?第二步呢?
师说明什么是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以及解题的关键是什么。
2、连一练1
学生练习;说已知什么,要求什么?再说说解题时要怎样想。
3、教学例3
说说条件和问题。
问:要分什么,按照什么来分配?三个班人数的比是怎样的?
就是把多少本图书按照哪个比来分配?
说说要怎样想?
学生练习在本上。
让学生重点说说一班本书为什么这样算,再检查第二、三步做地对不对。
可以怎样检验?
小结。
4、练一练2
说说要怎样想。学生练习。
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5、说出每个数量各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
语文书和数学书本数的比是2∶3;
一条公路修好的和剩下米数的比是1∶1;
山羊和绵羊只数的比是8∶5;
一种混凝土里水泥、沙子和石子的比是2∶3∶5。
练习151、3、4
课后感受
大部分学生都喜欢用另一种方法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2016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课时作业题31
高一数学基本不等式的证明1
高一数学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3
高一数学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
高一数学二倍角的三角函数1
2016届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课件37
高一数学基本不等式的证明3
高一数学直观图的画法1
2016届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课件32
高一数学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1
高一数学基本不等式的证明4
高一数学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
高一数学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
认识图形教案教案4
2016届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课件36
2016届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课件43
高一数学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1
高一数学不等关系
高一数学球的结构特征
高一数学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1
高一数学基本不等式的证明2
高一数学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2
高一数学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2
2016届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课件29
2016届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课件33
2016届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课件30
2016届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课件46
2016届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课件31
高一数学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2
2016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课时作业题34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