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9
收藏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同时知道解题的检验方法。
2、通过例题的探索、研究,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
教学难点
1、用两种解答方法解答应用题。
2、通过具体检验过程让学生了解逆运算进行检验的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或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知识
学习例2:
1、以游戏形式出示例题。分组游戏:我想把这30名同学(选取班里的部分学生)划分成数学小组,你想知道平均每组有多少人吗?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学生各抒已见。
2、教师说:如果我告诉你,先平均分成了2队,每队又平均分成3个小组,平均每组有多少人?(为便于学生思考、解决问题,所以将例题改编成生活中的小事。)
教师问:你想怎么算呢?
3、小组研究解决方法,并根据自己的想法解答出来。(教师注意巡视)
4、小组汇报各组的想法。(一个小组汇报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想法:
(1)先求平均每队有多少人?再求平均每组有多少人?
算式:302=15(人)
153=5(人)
(2)先求一共分成几个小组?再求平均每组有多少人?
算式:32=6(人)
5、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小结:像这类的应用题,要想求平均每组有多少人?首先要求一共分成几个小组?或先求平均每队有多少人?遇到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6、根据自己列出的分步算式,独立列出综合算式,请一名同学板书。
7、练习
做教科书第103页做一做中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分析,并解答。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二、应用知识,加深认识
1、练习二十三的第1题,出示图片(书架)让学生通过观察图,说一说分析的思路。
2、练习二十三的第2题,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3、比较连乘应用题和连除应用题,你觉得它们有什么联系?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板书设计:
连除应用题
(1)先求平均每队多少人?(2)先求一共分成几个小组?
302=15(人)32=6(人)
再求平均每组多少人?再求平均每组多少人?
153=5(人)306=5(人)
《统计》课堂实录(3)
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第二册《找规律》课堂案例分析
《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教学实录
《解决问题》课堂实录(2)
《统计》课堂实录(2)
《统计》教学片段与评析
教学案例---“今天我当家”
《20以内的退位减法(11-9)》课堂教学实录
《认识人民币》课堂实录(2)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课堂实录(1)
“质数和合数”教学实录与评析
“认识方向”教学实录及评析
“认识人民币”教学实录与评析
“简单的统计”一课的设计和评析
《认识人民币》实践活动设计
《5以内的加法:有几枝铅笔》课堂实录、反思和点评
“买东西”教学设计与评析
《进位加》教学实录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课堂实录
《小小游乐园——100以内两位数的加减法复习1》教学案例
《秒的认识》教学实录
《解决问题》课堂实录(1)
《圆柱的体积》课堂学习评价分析
《摆一摆 想一想》课堂实录
“人民币的认识”教学实录及评析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设计与评析
数学实录:倍的认识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课堂实录(3)
《克与千克》课堂实录(1)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课堂实录(2)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