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教案——《一个数乘分数》2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一...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六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教案——《一个数乘分数》2

2015-10-16 收藏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材P2例3一个数乘分数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其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掌握计算的方法,能正确计算。

难点:计算方法的推导。

教学关键: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手段:学具:每人12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丰富感知,为理解意义做铺垫

1、动手操作:

(1)提出要求:每人从桌上的12根小棒中拿出它的1/2,举起来。

(2)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3)师:拿出的小棒就是12根的1/2。(板书:12根的1/2)

(4)提出要求:每人从桌上的12根小棒中拿出它的2/3,举起来。

(5)提问:你是怎么想的?(板书:12根的2/3)

(6)提出要求:每人从桌上的12根小棒中拿出它的5/6,举起来。

(7)提问:你是怎么想的?(板书:12根的5/6)

2、引导发现:

提问:从刚才的操作中,你能想到什么或概括出什么?

监控:从12根中取出其中的几分之几,就是平均分后,找到几份中的几份,就是求12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二、类比推理,明确意义

1、每人看题列式:

(1)出示:一列火车每小时行100千米,2小时行多少千米?0.5小时呢?1/2小时呢?4/5小时呢?

(2)要求:每出示一个问题,学生自己列出一个算式。

1002=

1000.5=

1001/2=

1004/5=

(3)提问:这四个列式都反映了什么样的数量关系?

2、探究意义:

(1)提问:请说一说前两个算式的意义是什么?

(2)小组合作,提出要求:后两个算式的意义怎样理解呢?看看你们可以从哪几方面来理解它的意义。

监控:可以画图理解,可以结合拿小棒的操作,可以观察四个算式等等。

(3)小组汇报。(教师要注意监控每一种理解的方式,学生要能自圆其说)

(4)教师小结:就是求100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3、及时反馈,强化意义

(1)提出要求:请看图列式并说意义

(2)出示:①一块大理石板重30千克,2/3块重多少千克?(P7、1)

②一桶油重0.2吨,1/2桶重多少千克?

③略

(3)小结:一个数乘分数,就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

三、全体参与,探究算法

1、探究算法

(1)提问:根据刚才的线段图和对意义的理解,你能直接说出1001/2和1004/5的得数吗?

(2)小组合作,提出要求:根据算式的意义和得数,小组探讨一下应如何进行计算。

(3)小组汇报,集体交流:

监控:①4/5小时行多少千米,就是把谁平均分成几份,怎样求一份?

②求其中的四份应怎么办?

③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1005还可以怎样表示呢?

④写成这样影响结果吗?为什么?

⑤说一说这题是怎样计算的?

2、及时反馈,巩固计算方法。

(1)出示题目:205/6353/7649/16(P4的算一算)

(2)要求:学生独立计算。

(3)订正: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4)提问:说说整数乘分数是怎样计算的?

四、变换方式,综合练习。

1、有20个三角形(如图),根据下列算式,圈出相应的个数。

△△△△△△△△△△

△△△△△△△△△△

201/2207/10204/5203/4

2、在一张长12厘米的纸条上,用三种颜色分别涂出下列算式所表示的部分。

121/3123/4125/6

3、每人剪出长分别是8厘米、12厘米、20厘米的纸条,用涂色表示出每张纸条的3/4的长度。再用尺子量一量,看看你涂色的长度对吗?

4、看线段图列式。

五、深入探究,加深认识:

(1)提问:①观察例题中的四个算式,积有什么特点?

②后三个算式的积为什么都比100千米少?

③明白了这个规律有什么用呢?(可以估算)

(2)估算几道题的积:

①提问:估计一下积与画横线的数的关系。

②出示:243=241=241.5=1/324=

245/6=

(P7、15)

六、全员参与,全课总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想说点什么?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