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5
收藏
教学内容:教材第30-31页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练习六第1-5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用比例的意义或性质判断两个比成不成比例;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什么叫做两个数的比?请你说出两个比。
2、什么是比的比值?上面两个比的比值是多少?
3、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比,知道怎样求比值。今天就根据比和比值来学习比例,并且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
二、教学新课
1、教学比例的意义。
让学生算出下面各比的比值,再比较每组里两个比的比值有什么关系。(指名板演)
(1)3:524:40(2)7.5:3
说明3:5的比值和24:40的比值都是,比值相等,也就是两个比相等,可以写成:3:5=24:40
这个式了表示两个比怎样?
和7.5:3也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
这个式子也表示什么?
谁来说一说,上面两个等式表示的是怎样的式子?
2、下面两个比之间的哪些○里能填=,为什么?
1:2○3:60.5:0.2○5:2
1.5:3○15:3
提问:填了等号后的式子是什么?1.5:3和15:3为什么不能组成比例?
要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可以看它们的什么?
3、教学例1
出示例1,让学生先写出两次练习本的钱数和本数的比。
提问:怎样判断这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让学生判断并写出比例。
强调:只有两个比值相等的比才能组成比例。
让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6=5:()0.8:()=1:
4、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向学生说明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并在原来板书的比例下面板书。
1.2:3=2:5
内项
外项
让学生看着开始组成的比例,说一说其中的外项和内项。
让学生计算上面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口答结果。
提问:你发现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有什么关系?出示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让学生说一说。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请你说一说外项和内项。
提问:在这个比例里交*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出积相等的式子:
3;8=1.5:4
5、教学试一试
出示3.6:1.8和。让学生自己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如果能组成比例就写出这个比例式。
三、巩固练习
1、提问: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怎样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2、完成练一练。
指名4人板演,其余在下面练习。
3、做练习六第1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4、做练习六第2题。
让学生判断,在练习本上写出来。
5、完成练习六第3题。
学生先观察、计算,然后口答,说明理由。
四、布置作业
练习六第4、5题。
2015届高考数学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配套教案8
2015届高考数学第一轮知识点复习学案27
2015届高考数学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配套教案14
2015届高考数学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配套教案17
2015届高考数学第一轮知识点复习学案33
2015届高考数学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配套教案6
2015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基础知识点复习教案1
2015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基础知识点复习教案12
2015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基础知识点复习教案11
2015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基础知识点复习教案19
2015届高考数学第一轮知识点复习学案29
2015届高考数学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配套教案24
2015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基础知识点复习教案2
2015届高考数学第一轮知识点复习学案37
2015届高考数学第一轮知识点复习学案46
2015届高考数学第一轮知识点复习学案26
2015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基础知识点复习教案17
2015届高考数学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配套教案23
2015届高考数学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配套教案16
2015届高考数学第一轮知识点复习学案32
2015届高考数学第一轮知识点复习学案34
2015届高考数学第一轮知识点复习学案38
2015届高考数学第一轮知识点复习学案47
2015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基础知识点复习教案18
2015届高考数学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配套教案12
2015届高考数学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配套教案15
2015届高考数学第一轮知识点复习学案39
2015届高考数学第一轮知识点复习学案31
2015届高考数学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配套教案21
2015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基础知识点复习教案16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