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5
收藏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基础上教学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发展。通过教学解决这类问题,既能使学生深化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进一步体会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也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这部分的内容在教师看来比较简单,有固定的思路。但是在学生正式做作业的时候,常常是错误百出,思来想去其中的缘由,可能是我在教学的时候过于强调机械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真正理解。因此,这学期我在教学时吸取了以往的一些经验教训,作了一些改变,紧扣住百分数的意义,借助线段图这一手段,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教学例1时,我首先出示了两个条件,要求学生各自画线段图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学生画好后,讨论:画几条线段表示这两上数量比较合适?表示哪个数量的线段应该画长一些?大约长多少?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明确了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4公顷,大约相当于计划造林16公顷的1/4,这一环节使学生初步体会两个已知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再理解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的含义时,我继续引导学生讨论:这个问题是把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较时要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借助了线段图,使学生比较直观地理解了4公顷相当于16公顷的25%,4公顷相当于20公顷的20%。从以往简单机械地训练关系式中解放了出来,使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在引导学生理解第二种解法时,使学生明确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先要求出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再减去100%,得到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在这里我要求学生指着线段图说说算式中的100%表示图中哪个部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这儿有些糊涂,没有明确一点,要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要先求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要找准单位1。
由于借助了线段图,重点强调了百分数的意义,求多(少)百分之几,是将哪两个量进行比较,哪个数量是单位1,就是求哪个量是哪个量的百分之几,直观形象,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七年级数学上册周练检测试题2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三次月考测试题1
七年级数学上册周练检测试题1
七年级数学简单的图案设计练习题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调研检测试题5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次月考测试题3
七年级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测试题3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三次月考测试题3
七年级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测试题2
七年级数学不等式与不等式检测题1
七年级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测试题1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试题6
七年级数学不等式与不等式检测题3
七年级数学绝对值练习题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试题4
七年级数学多项式检测试题1
七年级数学上册章节课时练习题10
七年级数学绝对值与相反数课时练习题1
七年级数学分式单元测试
七年级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单元测试卷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试题2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次月考测试题1
七年级数学上册章节课时练习题5
七年级数学上册章节课时练习题3
七年级数学多项式检测试题9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调研检测试题4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调研检测试题3
七年级数学上册章节课时练习题4
七年级数学绝对值与相反数课时练习题2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