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5
收藏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圆柱体的特征,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正确率。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渗透转化思想,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与生活问题相互转化的能力。
教学准备:自制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整理复习:
1、圆柱有何特征?
2、怎样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3、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二、基本练习:
求下面圆柱的表面积
1、圆柱底面周长是20厘米,高是10厘米。
2、圆柱底面直径径是6厘米,高是3分米。
3、圆柱底面半径是3厘米,高是10厘米。
三、选择题:
1、甲乙两人分别用一张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纸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围成一个圆柱体,(接头处不重合),那么围成的圆柱体( )1.
A高一定相等 B侧面积一定相等 C侧面积和高都相等 D侧面积和高都不相等
2、把一个棱长是2分米的正方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它的侧面积是( )平方厘米。
A.6.28 B.12.56 C.18.84 D. 25.12
3、冬天护林工人给圆柱形的树干的下端涂防蛀涂料,那么粉刷树干的面积是指( ).
A.底面积 B.侧面积 C.表面积 D.体积
4、把一个棱长是2分米的正方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它的侧面积是( )平方厘米。
A.6.28 B.12.56 C.18.84 D. 25.12
四、拓展练习:
思考:如果圆柱的地面周长和高相等,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的?
如果展开后是一个边长为6.28厘米长的正方形,那么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多少厘米?高是多少厘米?
五、讲评补充习题上学生错误严重的习题
课前思考:
结合前两节课的教学情况,我们决定增加这一课时内容,通过补充一些有关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的练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能正确、熟练地计算相关计算并灵活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学习了高教导设计的教案后,我想在基本练习部分,我们要重在让学生明白根据不同的信息即如果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或是底面直径或是底面周长时分别该怎样计算,尽量鼓励学生分步计算,交流时也要多给学习困难生一些机会,让他们来说说每一步计算的是什么,怎样计算的。如果学生在计算中出现错误,教师要及时了解错误原因,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及如何改正。在完成基本练习后,我想让学生来完成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再次接触不同情境下圆柱表面积计算的不同情形,如有的是计算侧面积;有的是计算一个底面的面积与侧面积的和;有的是计算两个底面的面积和侧面积的面积和。
课前思考:
根据前几节课学生掌握的情况,我打算在整理复习时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求侧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求表面积又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在基础练习时让学生分别说说要求什么,该怎样算,多给学困生表达的机会,注重他们的掌握情况。
课后反思:
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和孙老师一样,重点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理解侧面积与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重视审题:题中告诉我们什么?要求什么?这个问题实质是求什么?根据这些条件怎样求?由于有自制课件,补充了一些生活问题,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然后让学生自己分析回家作业中的错误,有不少学生能够自己找到错误原因,并能够独立订正。但计算的正确率还有待提高。
提公因式法课件1
整式课件4
实数复习课件1
线段、角的轴对称性课件3
完全平方公式课件2
提公因式法课件2
角课件1
解一元一次方程课件2
立方根课件
平行线课件
实数复习课件2
整式的加减课件1
线段的长短比较课件4
线段的长短比较课件2
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课件
整式课件3
角课件2
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开方课件4
平行线的性质课件
完全平方公式课件4
2016届九年级数学下册课时同步练习题29
线段的长短比较课件1
福建省漳州市2015-2016学年高一数学下册3月月考试题
线段、角的轴对称性课件4
整式课件1
完全平方公式课件5
2016届九年级数学下册课时同步练习题30
整式的加减课件5
解一元一次方程课件1
同底数幂的乘法课件3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