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4
收藏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一个数(已知)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多(或少)几,求另一个数。教学时,首先要复习以前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有哪些,关键的一步是什么?让学生明确正确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是最为关键的。如何找等量关系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单纯根据题意去理解,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画线段图,通过线段图的直观感知去分析、理解题中的等量关系,从几个等量关系中甑选出一个一般的关系式去列方程。尽管如此,学生找等量关系的时候还是比较困难,究其原因,大多是直接把大雁塔和小雁塔的高度比较,而没有和小雁塔高度的2倍去比较。等量关系犹如解题的拐杖,一定要让学生认真审题,仔细分析。
列方程解答完后,一定要让学生养成检验的习惯,而且检验一定要结合题意,看结果是否符合题意,而不是检验方程本身解得正确与否。这一点有些学生往往忽视,往往没有检验的习惯,因此正确率不高。
本课的教学内容与一个数已知,另一个数是一个数的几倍多(或少)几比较混淆,当练习课出现这一内容时,大部分学生不假思索地列出了( )X+( )=( )的方程,而根本没有去分析一个数已知还是未知,到底应采用什么方法解答。这就提醒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分析一倍数到底是已知还是未知,不能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而依葫芦画瓢,否则知识在头脑中只是水上浮萍,没有根基。
13.1.3准确作出对称轴课件ppt
14.1.1同底数幂的乘法(第1课时)课件
14.1整式的乘法(2)课件ppt
2013年秋八年级上第十一章三角形小结与复习课件ppt
2013年秋新版八年级上13.4课题学习
第十三章轴对称小结与复习课件ppt
13.3等腰三角形(第4课时)课件ppt
15.2.1分式的乘除课件ppt
13.1.1轴对称(第一课时)课件ppt
2013年秋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13.1轴对称(第1课时)课件ppt
13.1.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第1课时)课件ppt
13.4课题学习最短路径课件ppt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课件ppt
15.2.2分式的加减(第2课时)课件ppt
14.1整式的乘法(5)课件ppt
15.2.2分式的加减(第1课时)课件ppt
13.3等腰三角形(第3课时)课件ppt
14.1整式的乘法(6)课件ppt
14.1整式的乘法(3)课件ppt
15.1.2分式的基本性质(第1课时)课件ppt
12.3.4等边三角形(二)课件
最短路径问题课件ppt
13.1.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课件ppt
15.3分式方程(第1课时)课件ppt
12.3.1角平分线的性质(1)课件ppt
13.2画轴对称图形(第2课时)课件ppt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课件ppt2013年秋八年级上
2013年秋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13.1轴对称(第2课时)课件ppt
第十三章轴对称数学活动课件ppt
12.3.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课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