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4
收藏
教学内容:
练习二第6-11题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形如ax+_b=c的方程的解法,同时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提高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提高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对策:
设计基本题和拓展题,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提高。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或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解方程(练习二第6题)
18x+2x=60 5x+6x=12.1 6.6x-5x=8
4x-x=24 1.5x-x=1 1.9x+0.4x=9.2
学生每人选2题练习,投影几位学生的解题过程,集体订正。
选择一题指名说说怎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二、提高练习
1、练习二第7题
指名读题,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线段图。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结合线段图,在小组里说一说题目中数量的相等关系。
追问:题中的960米是小丽所走的路程吗?是小明走的吗?那是什么?
指名口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引导学生用最简便,最利于列方程的数量关系)
(小丽的速度+小明的速度)时间=小丽和小明所走的路程和
提问:你能根据这样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吗?(要求学生独立做在课练本上)
集体订正。
说说你是怎样检验的。(指名口答)
2、练习二第8题
指名读题后提问: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方法整理题中的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整理题中信息)
追问:题中的182千米这段路程是谁走的?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一说这道题目的数量关系。(师巡视,了解学生说的情况,辅导学困生)
要求学生独立列出方程,解决问题并检验。(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
3、练习二第9、10题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说说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以及等量关系。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5、练习一第1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订正时说一说是根据那个条件列出等量关系式的。
6、完成思考题
指名读题,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启发:甲比乙多跑一圈,是指什么?
学生独立列出方程并解答。
四、全课小结
说一说你这一节课的学习收获。
五、作业
完成配套习题
课前思考:
在教学中,重点要训练学生根据题目找数量关系,要想到最容易理解的数量关系,如果数量关系想起来差不多的情况下,就要让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比较所列的方程中,怎样的方程解起来最方便,从而找到最优的解法。可以借助练习二第7题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
第6页的思考题可以进一步挖掘深化,让学生理解体会到在环形跑道上同向而行,两人第一次相遇就是多跑一圈,第二次相遇就是多跑两圈------如果是背向而行,两人第一次相遇就是合跑一圈,第二次相遇就是合跑3圈------在教学时,可以画图帮助学生理解。
课前反思:
本节课要训练学生会根据具体的实际问题灵活的找出等量关系,提高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果学生列出了不同的方程,可以要求他们进一步比较列出的不同方程的内在联系,在比较中加深对题中数量关系以及相关方程解法的理解。学生解答后,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的问题情境,自主探索合适的检验方法。突出检验的重要性,使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习惯。
课后反思:
对不起,在上面课前思考中有误差,在环行跑道上,如果两面反向而行,第二次相遇时,两人应合跑2圈,不是3圈。如果在直行跑道上相向而行,第一次相遇时,两人所走的路程是一个全程,相遇后如果继续前进,到达对方出发点后再返回,第2次相遇时,两人所走的路程应该是3个全程。在今天的课堂上,对环行跑道上的行程问题,大部分学生能理解,但对直行跑道的情况不是很理解,于是我让两个学生当堂在教室里表演,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
课后反思2:
本课时主要通过练习二第6-11题及思考题的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析数量关系、正确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初次设计教案时,我钻研教材还不够深入,教案中的练习都以课本为主,后来在看了同年级组老师的课前思考后深受启发,所以在今天的课上做了以下改动,一是在完成练习二第6题的解方程后补充了两道类似例2的实际问题,再次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并让学生尝试用方程和算术方法来解答,讲评时我引导学生将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感受类似这类问题用方程来解答比较便于思考。二是本课时教材上提供的第8题其实和第7题的数量关系是相同的,所以我将第8题再增加一个问题:如果两艘轮船同时从同一个码头同向而行,那么几小时后两船相距150千米?让学生结合画图分析出这里两船相距的路程也就是乙船比甲船x小时多行的千米数,解答时要根据乙船x小时行的路程减去甲船x小时行的路程等于两船相距的150千米来列方程。三是教材上提供的思考题难度不大,所以接受高教导的建议,补充两个问题,适当拓展,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提高。
课后反思3:
这节课我着重训练学生找题目中的等量关系,不仅要说的出而且要求练习时写出相应的等量关系。这样就发现了有的学生尽管写出的等量关系和方程都是正确的,但等量关系与所列的方程不是对应的,所以耗时很多,导致思考题没能讲解,打算补充在明天的练习课中。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六年级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数学教学设计推荐
大家都在看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综合与实践探索图形》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教学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3)》导学案
2017小学二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答案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2016)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精打细算》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二次根式》家庭作业
新课改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探究
必备的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精选)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可能性》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整理和复习《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
苏科版初二上册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第五章】
2017年小升初数学排列组合训练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增长率问题)》导学案
2016年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检测卷(北师大版带答案)
小学数学老师教学心得 如何说好数学语言
精选2017小升初数学模拟试题(附参考答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10篇)
2015年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导学案教案
小学数学名师教研随笔 选择,促学生个性化发展
高三(理)数学寒假作业:解三角形的综合问题
2017年2016中考数学知识点复习:相反数
2017小学二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练习题
小学数学关于《平行四边形面积》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情感目标实现研究
2017中考数学一模测试卷(含答案)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意义》教案板书教学设计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