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一单元 方程 整理与练习(3)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第...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苏教版六年...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一单元 方程 整理与练习(3)

2015-10-14 收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页第11-14题。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及其独特价值,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学生通过列方程、解方程进行猜数,体会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训练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本单元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客观评价。

教学重、难点: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对策:

1、课前准备工作要充分,第13题要在课前布置学生去完成。

2、课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游戏、交流。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或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探索与实践

1、第11题:画一个面积是6平方厘米,高3厘米的三角形。

提问:三角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要画出符合条件的三角形必须先求出什么?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交流想法,再在本子上画出符合条件的三角形。

同桌学生互相检查,展示几位学生画的三角形,要使学生明白:符合条件的三角形形状可以不同,但必须是底为4厘米,高为3厘米。

2、第12题:把下面的线段分成两段,使其中一段的长是另一段的4倍。

学生先四人小组讨论分割的方法,然后请几组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动手分一分,同桌之间互相测量分成的两段的长度,检验各人的操作是否正确。

3、第13题。

课前已组织学生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出自己平均每分大约步行多少米,课中组织学生同桌两人合作,解决如果两人同时从长2000米的一条路的两端相对而行,大约经过几分可以相遇这一问题,然后交流,教师及时评价。

(1)首先交流学生课前准备情况,重点考查数据的合理性。

(2)变化:如果两人从同一个地点向相反方向同时出发,经过几分两人相距2000米?如果两人从同一个地点向同一方向同时出发,经过几分两相距2000米?

4、第14题。

先组织学生看题,理解游戏如何进行,然后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猜数。

请几组来交流,教师也可和学生互动,一起来猜数。

二、评价与反思

先引导学生根据评价目标回顾相关的学习情况,举例说说自己在这方面做得怎么样,有哪些成功的经验,还存在什么不足,然后给自己实事求是地做出评价,还可针对自己本单元的学习情况,提出改进措施,明确努力方向。

三、综合练习

解方程。

7.8+5x=32.8 17.2╳3-10x=9.6 3x+2.1x=18.36

8x-0.5x=15 6x-2.4=0.36 5x15=15

列方程解决问题。

1、小英和小红同时从学校出发,小英以每分钟63米的速度向东走,小红以每分钟57米的速度向走。几分钟后两人相距600米?

2、一个梯形的面积是72.9平方厘米,上底10.4厘米,下底5.8厘米。高多少厘米?

3、去年爸爸比小明大25岁,明年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6倍。今年爸爸和小明各多少岁?

4、一个书架,上层放的书是下层的2.4倍。如果把上层的书搬56本到下层,这两层书的本数就同样多。原来两层各放多少本书?

三、综合练习

解方程。

7.8+5x=32.8 17.2╳3-10x=9.6 3x+2.1x=18.36

8x-0.5x=15 6x-2.4=0.36 5x15=15

列方程解决问题。

1、小英和小红同时从学校出发,小英以每分钟63米的速度向东走,小红以每分钟57米的速度向走。几分钟后两人相距600米?

2、一个梯形的面积是72.9平方厘米,上底10.4厘米,下底5.8厘米。高多少厘米?

3、去年爸爸比小明大25岁,明年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6倍。今年爸爸和小明各多少岁?

4、一个书架,上层放的书是下层的2.4倍。如果把上层的书搬56本到下层,这两层书的本数就同样多。原来两层各放多少本书?

三、综合练习

解方程。

7.8+5x=32.8 17.2╳3-10x=9.6 3x+2.1x=18.36

8x-0.5x=15 6x-2.4=0.36 5x15=15

列方程解决问题。

1、小英和小红同时从学校出发,小英以每分钟63米的速度向东走,小红以每分钟57米的速度向走。几分钟后两人相距600米?

2、一个梯形的面积是72.9平方厘米,上底10.4厘米,下底5.8厘米。高多少厘米?

3、去年爸爸比小明大25岁,明年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6倍。今年爸爸和小明各多少岁?

4、一个书架,上层放的书是下层的2.4倍。如果把上层的书搬56本到下层,这两层书的本数就同样多。原来两层各放多少本书?

课前思考1:

探索与实践先放手让学生实践,再说说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收获和体会,在活动中锻炼思维、提高能力。

评价与反思引导学生围绕教材中列出的评价指标,客观的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实事求是地总结自己在本单元学习中的表现,以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课前思考2:

整理与练习第三课时中的练习属于实践活动的形式,综合性强了,与生活结合的更紧密了。

第11题可这样处理:先让学生读题,再提问:能直接画三角形吗?为什么?当学生算出底是4厘米后,让学生尝试画一画,在组织交流:怎样画?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上画一画,引导学生画出符合要求的三角形的类型有(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第12题~14题的处理方法照孙老师的设计。

多余时间要讲评数学天天练上的补充习题,特别是思考题,比较复杂,对大部分学生来说都有困难,教师必须要讲评。

课后反思1:

根据这一星期的应用题教学,我班还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对做应用题感到害怕,针对这一情况我打算在今后的应用题教学中注重以下几点的训练。

1.读题。通过读题使学生理解题中的情节和事理,知道题中讲的是什么事;弄清已知条件中,哪个是直接条件,哪个是间接条件,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是什么关系。读题的过程,就是了解题意的过程。如果题目没有读懂,后面你再怎么做也没有效果,读题、审题是解应用题的第一步。

2.圈画。就是把题中的重点词、句用符号划出来,也就是一个去繁留简的过程,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每个数量的意义及数量间的内在关系,把前面读题了解到的信息用符号表示出来。

3.画图。就是画线段图,用线段把题中所讲的各个数量及其相互关系表示出来,直观地、形象地反映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主要目的是辅助学生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4.说思路。说理就是让学生用清晰、简洁、准确的语言,说出自己分析解答应用题的思维过程及相应的道理。这需要学生有对题目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思路以及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这部分对不同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标准,优生可以让他完整的表述出来,中等生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学困生可以看着算式说说每一步表示什么。

通过上述读、画、说,让学生把解题的内在思维过程,变为外在的表现形式,这有利于训练、培养学生解题过程中思维的有序性和合理性,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这样也把解应用题的重心转移到了培养学生的能力上,而非单纯的技能训练。

课后反思2:

通过几天的练习,大部分学生对教材上的解方程与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很好。但对补充的少复杂的方程和实际问题无从下手,特别是补充的思考题出现了未知数在方程的两边或者是类似于奥数类型的实际问题。对于这样的习题,一方面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不要紧张,即使做错了也没关系,因为这些题的难度已远远超过了教材上的难度。另一方面,用方程解与算术解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讲解,必要时可以借助线段图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意思。

课后反思3:

今天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节课,主要进行一些综合练习,特别是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相应的练习。如有关行程问题中就有几种不同的情况,有同一地点同时同向而行,有同一地点同时相背而行,有不同地点同时同向而行和不同地点同时相向而行,这其中又有相遇和相距一段路程这两种不同的情况。对学生而言,遇到问题不去认真读题,利用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来帮助理解题目意思是最大的问题,很多学生习惯于模仿刚学习或练习过的题目的解题思路,而不是遇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节课上,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行为,对于教师来说要求较高,但同时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必须做到的。所以,我想在研究如何教的同时还要多研究学生怎样学,如何帮助学生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