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4
收藏
一、学情分析:
(略)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数与代数数的认识 认识百分数 ;数的运算 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策略;式与方程 方程;比和比例 认识比。
2、空间与图形长方体与正方体。
3、统计与概率可能性。
4、实践与综合应用表面积的变化;大树有多高;算出他们的普及率。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同时会列方程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积累经验,发展抽象能力和符号感。
2.通过学生的操作、观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和展开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体积、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进率,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让学生体会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运用简单的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分数连乘连除认识倒数,以及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运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4.使学生在现实中理解比的意义及比的各部分名称,学会求比值及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能解决有关比的实际问题(按比例分配)。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
5.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包括简便计算)并能解决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数学学习兴趣和信心。
6.初步学会用替换(置换) 、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地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7.初步掌握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进一步体会数学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发展和增强数感。
9.在情境中体会百分数的意义,学会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互相改写,并运用百分数的知识实际问题。
四、具体措施:
1、充分利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和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各种数学活动中来,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2、认真研读教材,明确本册课本的编写意图,注意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与切磋,循序渐进地采取有效、易懂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有所发展。
3、切实使用好与课本配套的教学辅助用书、教具、学具。
4、加强计算教学,计算是本册教材的重点,一方面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基本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也通过相应的练习,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同时注意教材之间的衔接,对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开展帮教结对活动,对后进生建立家校联系卡,及时反映学校里的学习情况,促使其提高成绩,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与决心。
6、介绍课外数学知识与方法,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苏科版九上等腰梯形性质课件2
2015年秋青岛版九年级上3.1圆的对称性(2)课件
2015年秋青岛版九年级上3.2确定圆的条件(2)课件
苏科版九上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一)课件
圆心角和圆周角的关系课件
2015年秋青岛版九年级上3.7正多形与圆(第2课时)课件
苏科版九上矩形性质课件
苏科版九上1.1二次根式课件
苏科版九上正方形性质课件
苏科九上3.1二次根式课件
2015年秋青岛版九年级上3.3圆周角定理(1)课件
苏科版九上等腰梯形的判定课件
苏科版九上4.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2015年秋青岛版九年级上3.4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课件
苏科版九年级下5.5《用二次函数解决问题》课件(2份)
苏科版九上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课件
2015年秋青岛版九年级上3.1圆的对称性(垂径定理)课件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7.1《正切》课件+教案+学案
2015年秋青岛版九年级上3.6弧长和扇形的面积课件(共10张PPT)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5.1二次函数课件(共23张PPT)
2015年秋青岛版九年级上3.7正多形与圆(第1课时)课件
苏科版九上5.3圆周角课件
苏科版九上1.5中位线(2)课件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7.1《正切》课件+学案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7.1正切课件(共22张PPT)
2015年秋青岛版九年级上3.3圆周角定理(2)课件
苏科版九上矩形的判定课件
5.2《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课件(4份)
7.6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问题课件(共17张PPT)
7.2正弦、余弦(2)课件(共16张PPT)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