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3
收藏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后的最大收获是:我认识到教会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下面是课堂中的几个片段。
片断一:
师:我们已经学习过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你能说说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吗?
生1:常用的长度单位,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师:我们学习了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我们是通过怎样的方法来研究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
生2: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同时1米=10分米,正方形的面积也可以用1010=100平方分米来计算。因此我们可以得到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同样我们也用这种方法得到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铺垫,为接下来研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作好知识的迁移准备。但是有很大部分学生对这一部分学过的知识遗忘得差不多了。
片断二:
师: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这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又是怎样的呢?你能猜猜看吗?
生1:可能是100
生2:可能是1000
生3:可能是10000
师:你能联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研究方法,通过自己的思考、小组的讨论,来研究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吗?
学生小组交流汇报: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棱长1米也就是10分米,用体积计算公式可以算出体积也是101010=1000立方分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所以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适当的引导学生把学习过的知识、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并且通过学生的思考、研究去探索发现新知识。学生对猜测的结果进行验证,兴趣很浓厚,大部分学生能通过自己或合作探究出进率是1000的。通过猜一猜,发挥学生主动性,提高学习趣味性、吸引他们求知欲的活动。
当得出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的结论后,1立方分米里面真有1000个1立方厘米吗?有那么多吗?
我们一起来摆一摆。学生认真地看,10个一排,10排(100个)一层,10层(1000个)一个大正方体。
1000深刻的记在了猜对的和没猜对的同学们心里。猜对的同学因为猜对的喜悦记住了,猜错的同学因为猜错的遗憾记住了。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在理论上学生很容易接受1立方分米等于1000立方厘米,但是在头脑中却难以留下清晰的表象,如果不经过后面的观察及拼摆演示,学生纵然在课堂上知道了1立方分米等于1000立方厘米,但是由于头脑中不会有很清晰的表象,在以后的学习中就容易与面积单位、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弄混淆。演示可以作为对前面理论结论的验证,又可以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空间表象,这对于培养他们的空间感知能力是非常有好处的。
课堂的应用练习部分是这节课的遗憾之处。由于前面的环节没有把握好节奏,所以出现了后面应用没讲完,练习没做完的情况。这就说明了我在驾驭课堂、把握课堂节奏上还很欠火候,以后在这方面还要多加注意。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与评析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教学设计1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第六课时 大树有多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和性质练习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应用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除以分数新授课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认识比”教学设计1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连除、乘除混合运算计算课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2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除以分数的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三课时 比的意义和性质练习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1)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认识比”教学设计2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大树有多高2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1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练习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后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认识比补充练习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补充练习二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3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性质以及比的应用练习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2)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单元练习讲评课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应用题(说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