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3
收藏
《表面积的变化》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及会计算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对旧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表面积的变化,我加强了动手操作,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发现规律、掌握规律。下面选取本课的两个教学片段,谈谈自己的反思:
片段一:
师:请你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学生动手操作)
师:操作后思考:
①拼成的长方体体积与原来两个正方体体积和有没有变化?
②拼成的长方体表面积与原来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和,有什么变化?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重叠1次,表面积减少2个面。
师:那么重叠2次,表面积会减少几个面?重叠3次、4次呢?
这样的结论是不是正确呢,请你先拼一拼,再观察,然后把表格填完整。
正方体的个数 2 3 4 5
拼接的次数
减少了原来几个面的面积
交流讨论: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1:拼接的次数乘2就等于减少的面积。
生2:正方体的个数减去1就等于拼接的次数。
生3:正方体的个数减去1的差乘2就等于减少的面积。
生4:就是这些小正方体必须排成一列。
师生共同小结:(正方体的个数-1)2=减少面的个数
反思:学生答案是五花八门,有些甚至出人意料,但可以看出他们都在认真思考,积极动脑。由此看来,学生需要老师的鼓励,需要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想想自己平时在这方面可能做的还不够,今后应每堂课给予学生这样的机会,那样必然会出现精彩纷呈的局面。
片段二:
出示题目:把10个火柴盒包成一包,怎样包装最省材料?
师:题目问哪一种包装方法最省料?实际上就是比的什么?
生:比哪一种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小。
师:怎样判别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大还是小?
生1:数一共减少了多少个面,减少的面的面积大而且要尽量的多。
生2:数外面还有多少个面。
生3:量一量,算出表面积。
师:我们先不用量量算算的方法,而要凭眼睛去看看数数,现在用10个火柴盒拼成的大长方体,你们觉得是数减少的面容易,还是数外面留下的面容易。
生:数外面的容易。
师:现在手中只有10个火柴盒,一次摆一种,每摆一种,就记下三种面的个数,填在表中。
师:请同学们四人一组,摆出不同的长方体,并把每次大中小三种面的个数情况记下来。最后进行比较,看看哪一种摆法表面积最小。
生:自由活动,摆、记、比。
小组交流,形成一些判别的规律、掌握比较技巧。
师:刚才有人提出量量算算的方法。正好刚才有几种摆法,大家一开始对它们表面积的大小有疑问,现在请你算算它们的表面积,验证一下我们的结论对不对?
学生计算,验证刚才的想法。
反思: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进行测量,计算出表面积,学生一下子就能找出怎样包装最省材料,但是就失去了今天学习表面积的变化的意义。这个活动是在前面学生初步感知表面积变化的规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为了避免活动的盲目性,让学生进行讨论,形成一定的共识,再开展活动,进行研究,提高效率。最后,通过计算,让学生进一步确信最佳的包装方法。这样通过有效的操作,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游戏教学在培智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2018年中考数学复习: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怎样做好2018年中考数学复习
七年级数学必须掌握的学习方法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前复习计划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8的乘法口诀》教案课后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骨干教师引领观摩课”听课反思
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圆的初步认识》观课有感
教师教研文章交流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听课心得 听《认识周长》体会
小学数学老师听课反思 “倍的认识”观后感
小学数学老师教研小论文 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引趣”
高三数学上学期期末超常发挥的技巧有哪些
《比多少》听课心得体会
高中数学教育思考(4篇)
小学数学评课 青蓝工程,数学实验课
怎样学好初中数学的这些方面?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教学反思
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共8课时)
浅议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小学数学老师工作反思 单元小测该不该打分?
《扇形》的听课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小学数学老师随笔 “小老师”派上大用场
小学数学老师教研论文 在解决问题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小学一年级数学经验交流材料
2018年中考数学知识点复习:三角函数关系
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融合途径
小学数学老师教研论文 数学实践作业布置原则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