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3
收藏
教材简析
教学目标1、通过综合练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与难点
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 课件
板书设计
整理与练习(2)
V=abh
V=abh
V=Sh
教学过程
一、复习总结
教师:我们来一起复习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师用课件出示: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bh
教师:由上面两个体积计算公式概括成的总公式是什么?
指名让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出示: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二、课堂练习
1.做教科书第34页的第4题.
教师用课件出示题目。
全班学生独立填表,集体订正。指名说说每个空格里的数是怎样算出来的。
2.做教科书第34页的第5题.
3、做教科书第34页的第6题.
先请一位同学读题,然后教师提问:这道题的第一个问题实际求的是什么?第二个问题呢?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独立解答,做完后请一位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4、做教科书第34页的第7题。
学生独立思考,解答。
交流时指名说说每一问实际上是求什么。
6.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做思考题
可以让几个学有余力的学生共同讨论一下。
结合正方体的特征教师进行适当的讲解。
三、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认为今天学习的内容什么是重点?
四、作业
给同桌出一份本单元的检测题。
要求自己先作出答案。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六年级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数学教学设计推荐
大家都在看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导学案3
向量的加法复习学案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教案
向量的减法导学案
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导学案2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导学案1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导学案1
函数的值域教案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导学案1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导学案1
弧度制导学案1
向量的概念及表示导学案
向量的数量积导学案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导学案1
向量的数量积导学案2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的应用教案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导学案2
函数的零点教案
向量的减法教案2
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导学案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导学案2
向量的减法教案1
等差数列的性质导学案
平面向量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导学案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导学案2
弧度制导学案2
向量的减法1复习学案
向量的加法导学案
条件语句教案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导学案2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