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法(第8课时)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苏教版六年...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法(第8课时)

2015-10-13 收藏

分数乘法(第8课时)

教学内容:第52页整理与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乘法表示的意义,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2、使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有更清楚的认识。

3、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一)

1、 近阶段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2、 分数乘法怎样计算?

二、基本练习

1、练习:

9/16856/3 4/728 5/65 9/139/4513/27

11/1313/11 11/83/1210/11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再评价板演情况,分析问题,特别是整数与分数的约分,提醒学生:(1)整数应与分数的分母约分。(2)一般先约分再计算比较简便。

2、书上第52上第1题

学生学生直接将得数写在书上,再组织校对。

你还发现了什么?

一个分数与1相乘,积仍是原来的分数,一个分数与0 相乘,积为0。

3、书上第52上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要求学生写出换算的过程。

组织讲评,分析,引导学生体会到:高级单位的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数要乘进率。

三、复习与整理(二)

1、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2、请你说出几对倒数来。

3、 分数的倒数怎样求?整数的倒数呢?求哪两个数的倒数是我们要注意的?

4、 拓展练习:

2( )=( )5 = 3/10( )= 0.5 ( )=1( )

四、复习与整理(三)

1、提问:你能举例说说你能解决哪些用分数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吗?

2、巩固练习:

(1)幼儿园有36位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喝一瓶 3/10升的果汁,一共喝掉了多少升?每升果汁含7/6克维生素,一瓶果汁含维生素多少克?

(2)小明从家到学校,步行的速度是5千米/时,摩托车的速度是它的18/5。摩托车的速度是多少?

(3)某水果基地今年橘子的产量比去年增加了5/8,如果去年生产橘子8吨,今年比去年多生产橘子多少吨?

(4)某水果基地今年橘子的产量比去年增加了5/8吨,如果去年生产橘子8吨,今年生产橘子多少吨?

(5)书上第53页上的第9题。

先把图上的信息用语言表示出来。提问:求妈妈的身高要先求什么?

课前思考:

又是一节单元复习课,以往上到复习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总不是很高。我想明天的复习课上,能否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课始的回顾与整理时,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办法整理本单元所学内容,然后先四人小组交流,再请几位学生全班交流。这一部分费时不能太多。在第二环节的练习中,也要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处理好,如第3题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存在困难,要花些时间来练习和讲评。另外,高教导针对学生学习情况设计的一些实际问题很好,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结合学生练习情况重点进行讲评,特别还要加强对数量关系的分析的指导和训练。

课前思考:

根据前几节课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复习,这节课的主要目的除了复习前面学习的内容,进行一些相关的基础练习外,还和学生一起寻找作业中的错误,围绕我在作业中经常会遇到什么困难和出现的错误展开相关的训练,渗透一些应用练习,拓宽学生的思路。

课后反思:

单元整理的目的之一,是将书读薄,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一个单元内容的精华。目的之二,确实如潘老师所说的,要引导学生反思在这个单元中,哪些是自己掌握好的,哪些是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更要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

课后反思:

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已经罗列了一些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但是总觉得如果在课堂上一一宣布学生的作业问题,学生就会处于被动的状态,甚至有可能觉得你老师罗嗦。因此,在上这堂课时,我力求引导学生自己来说出自己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把学生从一种被动状态改变成一种主动状态,有针对性的解决他们自身存在的问题。

课后反思:

按照课前对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我先组织学生将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了回顾,忽略了让学生分析一下自己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上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这样就使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点稀里糊涂,学习上就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这是我的教学上的失误,需要改进。随后组织学生进行了计算练习,主要完成教材提供的第1-3题,并重点讲评第3题,因为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他们不理解这一题的思考过程,而且对于一些计量单位间的进率也不熟悉,所以错误较多。最后进行了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主要完成教材上提供的第4-9题,学生们独立计算后进行了交流,看来学生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分数乘法问题不存在困难。

一节课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原先我还设想让学生自己来编一些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通过编题和解决问题的练习,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尤其是激发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