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法(第9课时)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苏教版六年...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法(第9课时)

2015-10-13 收藏

分数乘法(第9课时)

教学内容:第53-54页整理与练习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能力。

2、培养学生及时总结,自我评价的能力。

3、提高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探索与实践

谈话: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今天我们主要研究发现分数中存在的规律,比一比,看谁的观察能力强,能发现题目中隐藏着的规律。

1、出示第53页上的第10题的第一小题

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按规律继续往下填写下去吗?

引导学生发现:后一个数的2倍是前一个数,或者前个数乘1/2就等于后一个数,并用这个规律继续填写。

2、出示第53页上的第10题的第二小题

先让学生观察,让学生自己看其中隐藏着的规律,如果学生实在看不出,可提示:2/3乘什么数等于1?1乘什么数等于3/2?3/2乘什么数等于9/4?从而使学生发现规律。

3、出示第11题

(1)学生读题理解操作要求

(2)按操作要求完成任务

(3)根据操作情况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4)组织交流

4、出示思考题

(1)让学生先计算再填空。

(2)组织学生观察算式,看看能发现什么规律?

(3)组织交流。

(4)创造模仿:你也能写几组这样的算式吗?

(5)交流。

二、 巩固练习

(一)填空

1、20以内的素数中,( )的倒数最小。

2、如果a1/3=b1/4=c1/5=d1/6,那么a、b、c、d四个数中,( )最大,( )最小。

3、根据条件把数量关系式补充完整。

(1) 运进番茄的质量比萝卜的质量少1/10。

( )╳1/10=( )

(2) 白兔只数的9/14和灰兔的只数一样多。

( )╳9/14= ( )

4、3/8+3/8+3/8+3/8+3/8++3/8+3/8=( )

100个

5、如果a1 ,那么a6/7( )a+6/7(填)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6的倒数是( )

①1/6 ②1/9 ③6/1

2、自然数a乘1/2(a不等于0),结果是( )

①1/2a ②a/2 ③2/a

3、8米长的电线用去了 ,用去了( )米。

① ② ③

(三)解决实际问题。

1、 (1)一袋食盐有 千克,一个星期后还剩 千克,用去了几分之几?

(2)一袋食盐 千克,一个星期后还剩下 。还剩下多少千克?

2、 学校图书室新购置图书800册,其中故事书占 ,科技书的本数是故事书的 。科技书有多少本?

3、 一幅长方形画,长 米,宽是长的 ,这幅画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三、 组织自我评价与反思

1、先对照要求自我评价

2、每个同学说说同桌在数学学习上的最大优点

课后反思:

今天练习中,学生对数学书上两道探索规律的习题有些困难,学生对分数的数值没有整数那样的数感,只有部分学生完全是自己通过观察思考发现的,很多同学是在老师的提醒下才发现规律的。

在这两天的自习课上,还完成了孙老师补充的练习题,其中有不少拓展题,我发现这学期开学以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都比以前要高,不知是否是因为进入了毕业年级,整体感觉孩子们很乖,很懂事,在作业上除了一人还需我提醒督促,其他孩子非常自觉,学生很有兴致地做着拓展性习题,做对的学生很兴奋。我想,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这样的学习兴趣持续时间最长久的。

课前思考:

探索与实践设计了两项活动。第10题要求学生找规律,这一过程中,不仅需要应用分数乘法计算,而且要经历分析、比较、猜想、验证的思考过程, 现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 战性。第11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高运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与反思主要引导学生从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这两方面,对自己本单元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

课前思考:

今天,我认真看了高教导设计的单元复习课,然后结合自己所教两个班的实际情况,我想先组织学生完成高教导补充的一些较基本的题目的练习,然后再组织学生重点研究第10、11题和思考题,其中第10题和思考题这两题有一定难度,要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积极思考,积极探索。

教材上提供的评价与反思要组织学生认真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寻找自身优点和不足之处,特别是在这一单元中学习有退步的学生。

课后反思:

因为调课,所以今天这两个班都要上两节数学课,正好进行单元复习。按照课前设计,本课时主要进行了评价与反思及提高练习。正如课前预计的那样,第10题的找规律把很多学生都给难倒了,虽然少数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发现了规律,但表达时又说不清楚,最后只能由我来揭示其中的规律。我想学生们还是喜欢这类题目的,所以以后可适当增加这方面的练习,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样,教材提供的思考题也是学生感兴趣的题目,学生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写出了几组这样符合规律的算式,但要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来归纳总结这个规律,还真是为难他们了。看来,用语言表达自己思维的训练也要加强。

课后反思:

从本节课来看,我觉得学生们真正动 了起来,思维活 了起来。通过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活动(所有问题都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再说说是怎样想怎样做的),我看到了学生们的思维得到了发展,认识也进一步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强了。

在今天的课中,我看到了孩子们思维的发展,看到了孩子们思维的独特性和学法的多样性。我觉得每个孩子在数学面前都是自信的,他们已经认识到数学是精彩的,课堂因为他们的表现而更加精彩。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