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3
收藏
1、从乘法的意义看
乘法的意义在小学阶段经历了三个不同认识过程:初步认识阶段(整数阶段或本意义阶段)----拓展阶段(推广到小(分)数乘以整数阶段)----变形叙述阶段(整数乘以小(分)数表述阶段)。无论哪个阶段,都没有脱离乘法的本真意义,即使到了整数乘以小(分)数阶段,表述为求一个数的10分之几,100分之几是多少,(见人教版数学9册2页)那也可以理解成相同的加数不够一(几分之几)个了,按照教材上的例题,把米换成厘米或毫米,不就又转化成整数乘以整数的乘法了吗?我个人认为,虽然表述有变,但乘法本意义没有改变。
2、从课程标准要求看
课程标准上明确提出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并在注解中说明取消了被乘数、乘数的概念,更没有提出它们的前后位置要求,取而代之的是因数(乘数)的概念。
因此讲整数乘法时,3乘4和4乘3表达的意义已没有什么区别了,那么分数乘法中分数乘整数与一个数乘分数还有必要再区分意义上的区别吗?没有必要。如 3乘3/4表示表示3的3/4是多少;也可以说表示3个3/4相加的和是多少。
3、从北师大教材及教学用书看
在分数乘法(一)提出的目标1是: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在分数乘法(二)提出的目标1是: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可以看出,北师大版认为分数乘整数和整数乘分数是一样的,都是分数与整数相乘。比如说1/32与21/3这两个算式表示的是同一个算式,它们都可以表示两层意义(特殊情境下除外),因此,叙述它们的意义时可以用这样的一些词可以表示,还可以表示。
如3的3/4是多少,列出的算式有33/4和3/43
再如33/4可以表示3的3/4是多少,还可以表示3个3/4相加的和多少。
浙教版七年级下7.4分式方程(1)课件
5.6同底数幂的除法(1)课件(浙教版七年级下)
浙教版七下因式分解(2)
6.2提取公因式法课件1(浙教版七年级下)
3.1认识事件的可能性课件1浙教版七年级下
7.2分式的乘除课件(浙教版七年级下)
浙教版七下1.3三角形的高线课件
乘法公式(1)课件(浙教版七年级下)
5.1同底数幂的乘法(1)课件浙教版七年级下
单项式的乘法课件(浙教版七年级下)
第一章三角形复习课课件浙教版七年级下
同底数幂的乘法(三)积的乘方课件PPT(浙教版)
1.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中线课件ppt(浙教版七年级下)
浙教版七年级下因式分解综合应用课件
5.3多项式的乘法课件(浙教版七下)
同底数幂的乘法(一)课件PPT(浙教版七年级下)
浙教版七年级下6.4因式分解的简单应用(公开课)课件
浙教版七年级下7.4分式方程(2)课件
浙教版七年级下三角形的初步知识(复习课)课件
浙教版七年级下7.1(2)分式的基本性质课件
认识三角形课件浙教版七年级下
5.1同底数幂的乘法(一)课件PPT(浙教版七年级下)
6.3用乘法公式分解因式课件(浙教版七年级下)
6.3用乘法公式分解因式(1)课件ppt(浙教版七年级下)
可能性和概率课件和随堂练习浙教版七年级下
第1章三角形复习课件浙教版七年级下
7.1分式的基本性质(2)课件(浙教版七年级下)
认识三角形(2)课件浙教版七年级下
乘法公式(2)课件(浙教版七年级下)
浙教版七年级下7.3异分母分式相加减(2)课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