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3
收藏
[教学片断]
师:你们知道3的计算结果吗?
(绝大多数学生举起了手,部分同学迫不及待地说出了答案:)
师:说一说你们是怎么计算的?
生1:我从书上看到,分数与整数相乘时,只要把分子与整数相乘就可以了,分母不变。所以33=9,分子是9,分母仍然是10,结果就是。
(举手的学生都点头表示同意生1的发言,还有个别学生表示是数奥班的学习中了解到的。)
师:老师也同意用这个方法进行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对于这种计算方法,大家还有什么疑问?
生2:为什么只把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10不和3相乘?
师:问得多好啊!看来你是经过积极思考的。(这个问题正是理解算理的关键)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在小组内交流。
(几分钟以后,许多同学举起了手。)
生3:我是这么想的:3表示3个相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所以只计算分子3+3+3,也就是33=9就可以了,分母仍然是10。
师:你能抓住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从而将分数乘整数与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联系起来思考,真好!表扬!
生4:里面有3个,3个的3倍就是有9个,也就是。
师:你对分数的计算单位以及分数单位的个数理解得很透彻!
生5:如果将的分子和分母都乘3,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结果还是,而不是3个。
师:你从反面给我们讲明了分母不能与整数相乘的道理,谢谢你。
生6:我认为等于0.3,0.33等于0.9,也就是。所以,3等于。
生7:我想给大家举个例子说明3等于9。老师拿来10支粉笔,每天用去,也就是3支,三天用去9支,也就是用去这些粉笔的。
师: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理解数学,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生8:我是通过画图得到的结果。先画一个长方形,把它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3份表示,我涂了3个,得到。
师:用画图法分析题意,也是我们经常采用的方法之一。你很会动脑!
[反思]
在这一片断中,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问题的研讨和解决之中,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反思这一教学过程的成功,主要原因是:及时调整策略,从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出发设计教学。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要遵循3备原则,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在教学《分数乘整数》之前,其实班里已经有许多学生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如果再按照一般的教学程序(呈现问题探讨研究得出结论)进行教学,学生就会觉得这些知识我早就知道了,没什么可学的了。,从而失去探究的兴趣,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设计合理的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教学方法、形式,充分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在教学时,我故意将分数乘整数的结论灌输给学生,省去了获取结论的研究过程,意在让学生问为什么?。这时学生抓住这一质疑点,提出:为什么只把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10不和3相乘?接下来的教学就引导学生带着为什么去探索。由质疑开始的探索是学生为满足自身需要而进行的主动探索,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迫不及待地,积极主动地进行讨论,从不同的角度解决疑问。极大的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创新的火花在学生激情发言中迸发。
案例背景说明:本人执教的六年级2个班,其中六(4)班学生的基础较好,课外知识丰富,学生活泼好动,课堂气氛活跃,发言积极,常常有一鸣惊人的表现。故在教学中,我及时调整了策略,对2个班采用了不同的教学形式。即在给同轨教学班中的一个班上这节课时,按照通常的做法。先复习了乘法的意义,然后引入分数乘整数的意义,通过几个相同的分数相加引入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教师步步铺垫,学生学起来可以说没什么困难,但课堂上却气氛沉闷,课下问原因,学生们说:老师,我们早就会了,听着觉得没什么意思。,所以作者在给另一个班上课时作了调整,于是就有了上面这个案例
中考数学压轴题汇编3
中考数学圆复习测试
中考数学圆的基本性质复习同步检测2
中考数学整式的加减提高测试
中考数学一次函数试题分类汇编
中考数学有理数试题分类汇编
中考数学轴对称教学评估试卷
中考数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检测2
中考数学全真模拟试题28
中考数学全真模拟试题36
中考数学有理数基础测试
中考数学招生模拟考试题3
中考数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检测1
中考数学因式分解基础测试
中考数学圆基础测试
中考数学整式方程(组)检测
中考数学压轴题汇编1
中考数学整式练习
中考数学全真模拟试题30
中考数学整式的乘除基础测试
中考数学全真模拟试题31
中考数学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检测3
中考数学阅读理解题试题汇编
中考数学全真模拟试题35
中考数学招生模拟考试题2
中考数学因式分解练习
中考数学圆提高测试
中考数学一次方程(组)试题汇编
中考数学全真模拟试题33
中考数学因式分解提高测试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