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3
收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9~40页的例2,练一练和第42~43页练习八6~1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进一步完善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熟练掌握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2.难点:会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5 3 10 3
选择两题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
2.谈话。
师:已学习了分数与整数相乘,今天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板书课题:分数与整数相乘(2)。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1)出示例2及第(1)个问题。
师问:①这里的 、 表示什么? 表示谁占谁的 ?
②你能求出红花有多少朵吗?
学生尝试练习,指名汇报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102=5(朵)
10X =5(朵)
当学生出现102=5(朵)时,教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其中 是红花,也就是10朵的一半是红花,把10朵花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一份)
指出:求10朵的 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学生计算结果后,比较得出计算结果是正确的。
(2)出示第(2)个问题。
师问:绿花的朵数是几朵的 ?在图中圈出来。
指图说;10朵的 ,也就是把10朵平均分成了几份?(5份)其中几份是绿花?(2份)追问:可以怎样列式计算呢?
生:1052=4(朵)
生:10
师追问:1052实际是求10朵的几分之几?( )
指出;求10朵的 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10 )
学生计算后,比较计算结果,得出结论:计算结果合理。
(3)小结。
师;①求红花是多少就是求10朵的 是多少?可以用10 。
②求绿花是多少就是求10朵的 是多少?可以用10 。
得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2.完成练一练。
(1)完成第,1题。
师问:①要得出12的 ,应把谁看作1?怎样表示呢?
②20的 要把谁平均分成5份,涂色部分是其中的几份?
学生完成涂色,并独立完成计算。
师追问:12 、20 求的是什么?
(2)完成第2题。
师问:①求 根长?米实际是求这根钢管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怎样列式?
②求 根长?米实际是求什么?怎样列式?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集体评价。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八第6题。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每一个问题实际是求什么的?应怎样列式?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2、完成练习八第7、8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价。
师追问:你为什么这样列式?
3.完成练习八第9题。
先帮助学生理解表中的分数各表示什么意思,再让学生估计这个月哪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1、2级的天数最多,最后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4.完成练习八第10、11题。
(1)理解题意:每个问题是求什么?
(2)完成计算。
四、课堂总结
师:通过学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说说你的体会。
五、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三年级上册《千克、克、吨》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下册《方向与路线》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数学《铅笔有多长》教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拿黑、白棋子
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分析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数一数2
二年级数学《周长的认识》教案
三年级上册《乘法》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上册《观察物体》知识点归纳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二年级数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周长》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下册《认识图形》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上册《乘除法》知识点归纳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毫米 分米的认识》课堂实录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介绍
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分析与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分析
三年级上册《年、月、日》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下册《统计》知识点归纳
小学三年级上册期中试卷分析
“第九单元找规律”介绍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数一数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中试卷分析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做个精明旅游者
二年级下册《测量》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下册《加与减(二)》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下册《加减法(一)》知识点归纳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两步连减应用题
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