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3
收藏
第一课时 比的意义
教学内容: p68-p70例1、例2及相应的练一练,练习十三第1-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认识比的前项、比号和后项。
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会正确求比值。
3、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明白比的后项不能是零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点:比的意义和求比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比同除法、分数的区别是教学的另一个难点。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例1实物图
2、提问: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你会用哪些方法表示它们的关系?
相差关系 倍数关系
二、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在对两个数量用除法比较的基础上,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学比较方法比。(板书课题)
1、教学比的意义。
(1)师:23是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
师述:用新的一种数学比较方法,可以说成果汁和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板书)
(2)32求得又是什么,又可以怎样说?
(3)小结:现在我们知道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谁和谁比。
指出 :两个数的比是有顺序的。因此,在用比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时,一定要按照叙述的顺序,正确表达是那个数量与那个数量的比,不能颠倒两个数的位置。
(4)出示试一试。
提问:图中的四个比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讨论:如果把内中溶液里的洗洁液看作1份,水分别可以看作几份?
2、教学例2
出示例题后 ,让学生填表 。
提问:小军和小伟的速度是怎样求出来的?
900:15表示什么?900:20又表示什么?
明确:900:15小军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就是小军走这段山路的速度;900:20是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就是小伟走这段山路的速度。
3、学习比的写法和各部分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1)师:以上我们学习了比的意义,在数学中,比还有这样的记法。
教师示范写比,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2)师说明:中间的:叫做比号,读的时候直接读比。
(3)师: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呢?请大家看书p53的前五节内容。
(4)提问:比各部分的名称,并板书。
4、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项目 相互关系 区别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两个数的关系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一种运算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一种数
结合展示学生整理的表格,小结:
⑴比与除法、分数是有联系的: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衩除数,相娄于分数中的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母;比值相当于除法中的商,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值。
⑵比与除法、分数是有区别的: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
提问: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为什么?说说你的相法。
三、巩固深化
1、练一练
2、练习十三1~5题
四、课堂归纳总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课本第68~70页的内容,同学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教学后记:
有理数教案
排列组合初三课程数学公式(8)
认识三角形教案
让我们来做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加减法练习题苏科版
三角函数诱导九年级同步数学公式(5)
等式的性质达标测试题及答案
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正数和负数
九年级同步数学公式:方差公式(3)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排列组合初三课程数学公式(10)
四年级2015-2016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分析
七年级数学认识三角形 教案
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几何图形初步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案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有理数的减法 教案
三角形的外角和教案
九年级同步数学公式:方差公式(6)
初一上册数学同步练习试题
三角函数诱导九年级同步数学公式(2)
2013年七年级数学同步练习试题
有理数和数轴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减法说课设计教案
七年级数学下学期全册教案
三角函数诱导九年级同步数学公式(3)
三角形的边教案
生活中的轴对称 教案
相反数和绝对值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合并同类项练习题苏科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