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3
收藏
要想上好计算课,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贴近学生用真实、扎实、丰实、厚实的教学感染学生,这样的计算课堂一定会告别枯燥,焕发生命的活力.在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我主要采用尝试教学法,以旧拓新,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知识。这节课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设计:
一 、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规律出发,以旧拓新。课的开始我出示一道口算题和一道整数四则运算题,让学生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巧妙过渡到新知探索环节,促使学生愿闻其详,激发求知欲望。接着教师出示例1,让学生通过与基本训练题对比而导入新课,为学习新的知识从心理需求到知识铺垫做了必要的准备。
二、转变了教师的角色。新课程认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而不是机械地告知学生。所以这部分的教学,我首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尝试题的出示,促使学生心理上产生疑惑而发生认识上的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内部动机,有利于在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上展开教育。我注意在关键处提出一些问题,且内容恰当,难易适度,并富于思考性,易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出示尝试题后,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由于学生对这些知识并不陌生,很快会根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而计算,使学生在交流中吸取其他同学的好方法。这一系列问题,对于学生的思维,有明确的导向作用。
三、培养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在教学中,注意学生在什么知识点上会产生思维障碍,就在这个地方解决,为了弄清例2怎样计算,让学生运用例1探索的方法,类推迁移,尝试做,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然后类推到做一做练习之中。
2016苏教版六年级下第六单元第3课时认识反比例的量课件
2016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面积》课件
2016苏教版五年级下第三单元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课件
2016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周长》课件
2016苏教版六年级下第四单元第3课时解比例课件
2016苏教版六年级下第三单元第1课时转化的策略课件
2016苏教版六年级下第四单元第4课时认识比例尺课件
2016苏教版五年级下《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课件
2016苏教版五年级下第一单元第1课时方程的意义课件
2016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第8课时整理与练习课件
第一单元第2课时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课件
2016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时折线统计图课件
2016苏教版六年级下第二单元第1课时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课件
2016苏教版六年级下第四单元第2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
2016苏教版六年级下第二单元第2课时圆柱的表面积课件
2016苏教版六年级下第四单元第1课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课件
2016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时圆柱的体积课件
第一单元第3课时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2)课件
2016苏教版五年级下《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课件
2016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课件
2016苏教版五年级下《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2)》课件
2016苏教版六年级下第六单元第2课时正比例图像课件
2016苏教版五年级下第三单元第3课《3的倍数的特征》课件
2016苏教版五年级下《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课件
苏教版二年级下《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课件
2016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环与组合图形的面积》课件
2016苏教版五年级下《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课件
苏教版二年级下《角的认识》课件
2016苏教版五年级下《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课件
2016苏教版五年级下《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1)》课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