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六上)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解...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苏教版六年...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六上)

2015-10-13 收藏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第89~90页例一、练一练和练习十七第一题。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解题步骤,有效地解决问题,同时体会画图、列表等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价值。

2、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觉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替换策略的优越性。

教学难点:对替换前后数量关系的把握。

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自学《曹冲称象》,并分组,准备大量铅笔约20支。

课前给学生合作要求纸。正面题目1和要求,反面自编题目。

事先写好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打开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有谁带了钢笔吗?(学生举手)

老师真是健忘啊,今天忘了带钢笔,谁能借老师用一下?

要不这样吧,有谁愿意让老师用一枝铅笔来换你的钢笔?(学生困惑)

(严肃,让学生觉得真换)

怎么啦?(学生说说)

是啊!

那你倒是说说看希望老师拿几枝铅笔,你才肯和我交换?

为什么?(老师:成交!)

用铅笔换钢笔依 据

板书:十枝铅笔---------换(黄色粉笔写)---------一支钢笔 ( 价格相当)

那你说说看为什么非要老师用十支铅笔才肯换呢?

(引导学生说出价钱差不多)

紧接板书:价格相当

十枝铅笔和一支钢笔价格相当,这正是公平交换的前提和依据。

板书:依据

师:闹了半天,你当老师来做生意了吧.不,可别小看这个换字,交换的换,替换的换,就是这个换字,它确是蕴涵着一种的数学方法。而且这个方法已经有悠久的历史了。早在1800年前的三国时代就有位7岁的孩子使用了这种换的方法,被传为一段千古佳话。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二、温故知新:

课件打开到曹冲称象图片。

对,课前大家已经熟悉了这个故事。那谁能告诉我,曹冲是怎么解决称大象体重这个难题的呢?

(他用什么替换了什么?)

你能联系上面情节讲一讲它替换的依据是什么呢?

(鼓励性评价:真聪明)

石头和大象的重量相同作为替换的依据。

那曹冲是怎样来保证石头和大象的重量相同呢?

板书:一堆石头---------替换----------一头大象 ( 重量相同)

曹冲称象的故事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替换确实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之。。。对,替换。

板书:添上----替换两字

三、协作创新

曹冲是三国时期的人物,谈到三国,大家一定都知道赤壁大战吧。这场著名的战斗主要是在水上进行的。

三国时期的水上兵器比较多,有走舸,艨艟,斗舰和楼船等等。

(简略介绍其中的走舸和楼船。)

赤壁大战,东吴向前方军营增派105名援军。如果用10艘走舸和1艘楼船来运,一次就可以运完。每条走舸乘坐的士兵人数是楼船上士兵人数的1/5。 那每艘走舸装了多少士兵,楼船上又装了多少士兵呢?

题目看不清楚的话,可以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纸,上面也有。

生一起读题

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这道题目能用替换的策略解决吗?

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题目下面的要求,来亲身体验一下替换。

同桌合作:

1 用什么替换什么? (把题目中替换的双方圈一圈)

2 替换的依据是什么?(在题目关键句的下面画一画)

3 替换前后的数量关系各是什么?(分别把替换前后的数量关系写一写,也可以用图画或者线段图表示)

小组交流:

知道怎么替换了的同学请举手

你们在替换的时候,有没有想到替换有什么好处啊?

请你在四人小组里面和同学交流一下。看看同学们是不是想的都和你一样?

1 替换有什么好处?

2 你替换的方法和其他同学完全一样吗?

结合课件画面讲解,板书

一艘楼船--替换--5艘走舸(每条走舸乘坐的士兵数量是楼船上士兵人数的1/5)

课件展示:

替换前

(10走舸与1楼船横排,出示数量关系:10艘走舸和1艘楼船上一共装了105名士兵)

替换后

(15走舸,出示数量关系:15艘走舸一共装了105名士兵)

让学生计算。并讲一讲过程(数量关系)。

(注重:有什么不同的见解):还有其他的替换方法吗?(课件要可以在两种方法间自由切换)

两种方法都讲解完后,让学生说说替换的好处。

四、巩固立新:

俗话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东吴又准备用船和马车同时向军营输送粮草,已知每条运粮船比每辆马车能多运15袋粮食,2条运粮船和5辆马车水陆并进,刚好能把100袋粮食一次运到军营,每条运粮船和每辆马车各运了多少袋粮食?

这个问题还能用替换的策略解决吗?

请学生说说如何替换?

板书:一条运粮船----------替换----------(一辆马车+15袋)

让学生在自备本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一画。

实物投影展示替换方法。(最好选文字和图画各一份)

数学是需要简洁和凝练的,看赵老师怎么来做。。。

强调计算的时候是个倒推的过程,是先减还是先除,不能忘记什么?

课件演示思考过程。

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替换前后的数量关系分别是什么?

学生自己列算式解答。

请学生说说替换的好处。

五、博古通今:

学校阅览室为了让大家能阅读三国的故事,进了3套《四大名著》和8本《三国演义》,一共花费了410.4元。每本《三国演义》比每套《四大名著》便宜31.2元。分别求《三国演义》和《四大名著》的单价。

学生独立完成

让一学生上黑板进行板演(力求作出示意图)。

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把四大名著换成三国演义

并让学生体会把三国演义换成四大名著虽然也可以计算,但是比较繁琐。

六、自编自演:

大家家里都买过名著没有?小红她也想买些书来阅读,所以她就把平时的零花钱都放到储蓄罐里储存起来。

请大家开动脑筋,根据 5角硬币 1元硬币 储蓄罐 三个词语,抽象出一道可以用替换策略解决的应用题。(可适当加上数据条件)

七、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准备以后经常使用这个策略吗?说说原因。对于这个策略,你有什么要提醒在座的各位同学的呢?经验也可以。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