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1
收藏
一、对试题的评价与建议:
这次期中试卷,遵循新课程标准,内容涉及全面,试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注重了教学过程中的细节问题的考察,只要学生仔细观察,认真读题,应该不会有很大问题。试题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也体现了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建立自信心的情感目标。
二、学生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1、出错最多的是第二大题判断题的第1题444=34,两个班约有50%的学生出错。原因:(1)可能是学生对乘法的意义掌握不扎实,平时的练习只是过把几个相同的数相加改写成乘法算式,没有重点强调过这样的题型,这是教师自身经验不足造成的;(2)有的学生没有认真读题,粗心大意,只看到有3 个4,没看是+还是,仓促下笔,所以出错。
2、计算错误。第五大题的第1题直接写得数,两个班有24人出错(其中有6人错2个题,),约占25%,第2题用竖式计算,有18人出错,约占19%。还有列式计算、解决问题中的计算,列对算式计算出错的情况也不少。这方面平时也反复强调重点练习,并且把经常出错的几种情况列举出来,让学生找出错的原因,但是,还是有不少学生出错,套用一位老师的话为什么讲过N遍的内容还是出错?分析原因:(1)粗心。看错数字、加法做成减法,忘记进位、退位(2)2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不好。
3、第六大题用数学第6题,两个班有7人出错。原因:不理解题意,在解决这类问题时用加法还是减法掌握教差。
4、学生掌握知识比较死,不能灵活运用。
三、教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虽然试题不是很难,但是再容易的题都有个别学生出错,例如:六六(三六)、4五=20、一列火车长80(厘米)、24〇6中把24计算成6这些都暴露出平时的教学中许多细节方面要求不细,把关不严,学生掌握知识不灵活。
四、改进措施
1、改进教学方法,精心设计练习题,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的学习。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3、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4、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
从算式到方程(一)学案 人教版数学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去括号与去分母)
4.1.1认识几何图形(2)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
整式的加减教案(第三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第一课时)教案
整式教案(3)
整式的加减教案(第一课时) 人教版数学
再探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整式教案(第二课时) 人教版数学
教案:有理数的乘方
2.2 整式的加减(2) 教案
整式的加减教案(第一课时)
2.2.1 整式的加减教案
解一元一次方程学案(去括号) 人教版数学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第二课时) 人教版数学
整式的加减教案 人教版
整式的加减复习课教案
初二下册数学练习题:平行四边形
整式的加减教案(第二课时)
再探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人教版数学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去括号学案 人教版数学
有理数的乘法导学案(第二课时) 人教版数学
苏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知识点归纳:二次函数
教案:整式的加减
有理数的乘方教案(一) 人教版数学
2.1 整式教案 人教版
整式教案(2)
整式的加减教案(5)
3.3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教案
有理数的乘方导学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