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解决问题”介绍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第一单元解决问题”介绍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第一单元解决问题”介绍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介绍

2015-10-08 收藏

一、教学内容

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并会使用小括号;

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编排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并解决问题。

同前几册一样,教材仍然在单元之前,安排一个大情境,引出后面的几个例题。每个例题的情境或是主题图的一个局部,或是主题图中某一情节的发展,使学生在一个比较完整的情境中学习不同的内容,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1)主题图以学生熟悉的游乐园为背景,提供了丰富的活动情景,使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有多少人在玩沙包?等等。从图中还可以得到其他信息,为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2)对于每一例题中的问题,教材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解决。使学生感受到不只是单纯的计算题有不同的算法,对于一个实际问题也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容易理解或比较喜欢的方法。

四、具体内容

主题图

设计了四个活动:看木偶戏、跷跷板乐园、玩沙包、买面包。这些活动既相互独立又有一定的联系。

学生观察图时,开始说得可能比较概括,进一步引导他们描述每个情境时,为了更好地说明图意,最好把人物进行量化,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观点观察问题。

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学生可提出多种多样的问题,对于一步计算的,可当时就让学生解答;对于两步计算的可以暂时留下,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

由此情境,引出了后面三个例题。

例1(用加、减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

(1)由看木偶戏引出,通过人数的变动,教学用加、减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

(2)给出了学生三种不同的解法。

例2(教学使用小括号)

(1)是一个买面包的热闹场面,通过对话给出信息和所求问题。

(2)呈现几种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由此引出小括号。

例3(教学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

(1)以玩跷跷板活动为实际背景,教学用乘加两步运算解决问题。

(2)教材提出还可以怎样算?让学生知道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做一做

创设一个美丽的童话情境,让学生学习从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可提出下面一些问题。

关于鸟:现在有几只鸟?(可用加、减两步运算解答)

关于花:一共有多少朵花?(可用乘加两步运算解答)

五、教学建议

1.注意例题与主题图的联系。

由于例题的情境都与主题图有关,所以在例题教学时,最好先由主题图引入,让学生看到情节上的联系,过渡比较自然,也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选取联系学生生活的素材,给学生提供充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

教材中设计的场景均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教师可以根据本地情况、学生特点,选取学生感兴趣,又有一定实际价值的素材,让学生通过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3.让学生自主选择解答方法。

这部分内容,每个例题都呈现了解答方法多样化的特色,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对于不同的方法都应给予肯定(如数的方法),保护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对于解答方法的优化,要允许学生通过交流、反思自主选择。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