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08
收藏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各种方法画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或用生活中的现象来解释圆的特征;
2、使学生通过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中掌握一些数学的思想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合作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会画圆
教学难点:准确认识、掌握圆的特征并理解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具学具:圆规、直尺、课件、圆纸片、学生自带一个轮廓为圆的物体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认识我吗?了解我吗?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我这个人有什么特点吗?看来认识一个人、一件事物,都应通过观察接触研究归纳,才能达到真正认识!
讨论套圈儿游戏的规则引出圆
(宣布上课!)
一.情景引入、激发探究兴趣
圆在生活中太常见了!许多物体的形状与圆有关。你能举个例子吗?
古人最早是从日月的形状认识圆的,直到现在人们仍然喜欢用日月来形容一些圆的东西,古今中外的建筑设计以及各种平面图案的设计中,由于用到了圆而格外漂亮!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欣赏、感受一下生活中的圆!
课件演示最后抽象出数学的圆。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圆到底是怎样一种图形,有什么特点,以至于生活中如此常见、数学家如此夸赞它呢?你们想了解它吗?
首先,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对圆已经有了哪些认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基础,确定教学起点)
二.操作交流、充分感知基础上自主建构
(一)动手动脑,体验和感悟
大家知道怎样画圆吗?
1.圆规画圆
渗透画圆步骤和圆心、半径作用和定义,介绍字母表示方法。
2.描轮廓画圆
引出直径,通过如何确定圆心渗透直径定义及特点
3.没圆规也找不到圆形物体,怎样画圆?
① 自制圆规:铅笔、细绳等;
② 电脑画圆1:几何画板演示渗透圆的定义,并再次渗透圆心作用;
③ 电脑画圆2:几何画板演示(用正多边形逼近圆)渗透极限思想,为后续学习设伏;
④ 画家画圆的方法、正方形包络的方法
小结:看来,画圆有许多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有所选择!
(二)合作交流,提升和建构
1.请各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教科书和其他材料(包括老师的电脑),对圆心、半径、直径的认识做一总结!并把你们总结的成果记录下来!
2.汇报交流
①哪一组汇报你们对圆心的认识?
②汇报对半径的认识
③汇报对直径的认识
3.小结:
两千年前,我国的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年)给圆下了一个定义一中同长也。你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介绍圆的数学符号:⊙
三.巩固应用、拓展孕伏
.基本练习:(根据学生情况机动处理)
2008年北京市海淀区初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卷及答案
七年级数学期末同步测试题A(人教版)
海淀区初二年级数学期末复习题选
人大附中初二上学期期末复习——勾股定理
北京四中2010—2011初三期中数学试题及答案
上海市徐汇区2010中考第二次模拟数学试题及答案
四川自贡市2010届初三期中数学试题及答案
上海市青浦区2010中考第二次模拟数学试题及答案
安徽安庆市三元中学2009年初三十月月考试卷及答案
2012-2013年各地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汇总
海淀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测试
2010-2011海淀区初三期中考试数学试题及答案
重庆南开中学2010初三年级3月月考数学试题及答案
2009年北京市宣武区初三二模试题数学
重庆一中2011九年级5月月考 数学
北京东城区2009届初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卷
2008广西北海初三第一学期期中数学卷
06-07海淀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七年级数学期末同步测试题C(人教版)
广东中山纪念中学初三年级三月月考数学试题及答案
江苏南京玄武区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初三数学
初三数学期末必考题型例题解析
2008河南师大附中初三第一学期期中数学卷
广西桂林灌阳县2009届初三第二次月考数学试题及答案
北京宣武区2010初三期末数学试题及答案
北京朝阳2011九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及答案
辽宁辽阳九中2009年初三第四次月考数学卷及答案
吉林实验中学初三第四次月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中考数学复习名师指导:基础选择题
江苏吴江市2010年初三期末数学试题及答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