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23
收藏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P41。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理解周长的含义.
2、在头脑中能够建立起周长的概念,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以及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3、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作业纸
每个小组操作材料:树叶图片各一张,红线一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月牙形图形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感知周长
1、看一看,感知边线、一周的意义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跑步比赛吗?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到蚂蚁王国的跑步比赛现场,去看看蚂蚁的跑步比赛。
(播放课件:蚂蚁王国跑步比赛。一号蚂蚁沿着枫树树叶的边线跑完一周回到起点,小猴裁判示意顺利通过。接下来是二号蚂蚁沿着银杏树树叶的边线跑完一周回到起点,小猴裁判也示意顺利通过。)
(2)你们看到了什么?一号蚂蚁、二号蚂蚁它们是怎么跑的?(引导学生得出边线、一周的概念;板书:边线、一周)
(3)树叶的边线在哪里?教师拿出树叶图片请两位同学上台指一指。
(4)请同学们继续看课件(播放课件:三号蚂蚁出场了,它从起点开始沿着树叶的边线只跑了一半就停了,小猴裁判示意犯规)。
(5)三号蚂蚁是怎么犯规的?(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三号蚂蚁没有沿树叶边线跑完一周 )
谁愿意当当三号蚂蚁跑一跑,让它能顺利通过!(指两位同学到黑板上用树叶图片指一指、说一说,以巩固一周的概念)
(6)揭示课题
从起点开始,沿着树叶的边线跑完树叶的一周又回到起点,树叶这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周长。(板书:周长)
2、描一描,感知树叶周长的意义(1)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三号蚂蚁比赛的场地,(教师拿出三号蚂蚁比赛的树叶图片)老师给每个同学们也准备了一张树叶图片,请同学们拿出树叶图片并在白纸上描出它的周长(指名一位同学在实物展示台上描)。
(2)议一议,感知起点
刚才同学们都描好了树叶的周长,我们先来听听这位同学们的描法(在实物展示台上描的同学):你的起点在哪里?
你们的起点在哪里?(引导学生得出边线上任何地方都可作为起点)
(3)归纳描树叶周长的方法和树叶的周长
刚才我们描了树叶的周长,说说你是怎样描的?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描树叶的周长起点可以不同,但相同的是都要沿着树叶的边线描完树叶的一周,又回到起点,这样描出的都是树叶的周长)
二、 贴近生活,体验物体的周长
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
(1)树叶的周长,同学们都知道了,那么桌面的周长在哪里?请同学们确定好起点摸一摸桌面的周长。
(2)你还能从我们的身边找到其它物体表面的周长吗?请你先找一找、摸一摸,再和同桌说一说。
(3)汇报交流。
三、 动手操作、认识并计算图形的周长
1、想一想
(1)刚才同学们找到黑板的面、桌子的面,在数学中我们把它叫做什么图形?(教师在黑板上贴上长方形)
我们还学过哪些图形?(教师在黑板上贴上正方形、三角形等)
(2)谁来说说怎么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周长。
(3)师:如果是圆形、月牙形这样的图形呢?怎么求它们的周长。
2、小组合作,探索图形的周长。
每个小组选择3-4个图形进行探究,并将结果填入记录表中。
3、汇报交流:你是用什么办法量出周长的?
四、总结评价
回顾这节课,评价一下自己,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北师大版数学第六册《摆一摆》教学设计
《铺地砖》教学设计
《面积的含义》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第六册《分一分》教学设计
《吃西瓜》教学设计及反思
青岛版《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重叠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购物问题《生活中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冀教版《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教学设计
复习课《面积》教学设计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
冀教版《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学设计
《时间、路程和速度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
冀教版《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气球装饰方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几分之几的认识》教学设计
青岛版《圆柱、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计算经过时间》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数学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第六册《精打细算》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森林旅游》教学设计
冀教版《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
《年、月、日》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
《统计-求平均数》教学设计
冀教版《简单图形的平移》教学设计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