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6
收藏
教学《比的应用》这节课,出于对新教材的全新认识,教学“比的应用”前仔细翻看了教学用书:《比的应用》教材有两部分内容:分一分和算一算。分一分: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分橘子,体会到1:1分配的不合理性,产生按比分配的需要,同时体会按比分配在生活当中的实际应用,构建解决按比分配问题的模型;算一算:在有了实际操作的基础上,解决把140个橘子按3:2分给两个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鼓励学生运用合理的解题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再三思忖决定遵循教材让学生经历分一分的实际过程,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在实际操作中理解3:2的意义。
课前我准备好的40根小棒放在一个袋子中准备上课发给4人小组动手操作, 并准备了下面的表格:
次数 | 分得的结果 |
第一次 | |
第二次 | |
第三次 | |
第四次 | |
第五次 | |
第六次 | |
第七次 | |
第八次 |
第一次课后我对分一分的环节进行了修改,去掉了表格并将小棒的个根数调整为40多根,但不是5的倍数,避免学生数总数。将要求调整为: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用小棒代替橘子,同桌合作按3:2来分一分。在六六班上课时有了上面环节的调整,学生在分一分的环节中,即使有个别小组数总数,也因为不能一次正好分完而调整为一次一次的去分。在汇报时学生分的结果出现了好几种方法:(1.)每次大班分3个,小班分2个
(2)每次大班分6个,小班分4个
(3)第一次大班分3个,小班分2个,第二次大班分6个,小班分4个……在分一分的过程中,学生发现6∶
4、30∶20……都等于3∶2,这不仅可以巩固比的化简的内容,还使学生体会到大班分到的橘子数扩大为原来的几倍,小班分到的橘子数也要扩大为原来的几倍,这实际上为今后学习正比例奠定了基础。另外,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将根据筐里剩下的橘子数,不断调整一次分配的数量,这实际上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同时,在分的过程中,学生将体会到大班占了3份,小班占了2份,这为下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奠定了基础。课后我反思虽然是六年级的学生,但是动手操作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逐次分配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探索按比分的不同策略。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反思能力,倾听习惯,使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方法的丰富和能力的提高。同时教师对学生动手操作的要求和指导也是必可少的。
第三章第8节圆锥的侧面积课件
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
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
初三总复习因式分解部分
初三复习5.二次根式
分式的加减法FLASH课件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复习
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
初三总复习因式分解部分
二次函数与几何
结识抛物线课件和教案
第十九讲相交线、平行线
初三复习4.分式
初三复习1.实数
数据分析与决策教学建议
二次函数(1)
船有触礁的危险吗
结识抛物线课件和教案
时钟
二次函数(1)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边边边)
初三复习-函数根式
第一章第五课时分式
二次函数(3)
初三复习2.整式
初三复习5.二次根式
船有触礁的危险吗
二次函数(3)
分式的加减法FLASH课件
初三复习1.实数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