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6
收藏
4月27日,是“中原名师小学数学共同体研讨活动”的第二天。知道今天有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吴玉国老师的示范引领课《加法的交换律》,为了能坐个好座位,一大早我和室友就起床去吃早饭。幸运的是竟然和吴玉国老师坐在了同一张餐桌上。吴老师很健谈有彬彬有礼,他边吃饭边和我们大家交流工作上的问题,对于大家平时教学中的疑惑他耐心的一一进行详细的解答。
期待已久的公开课开始了,吴老师给大家带来的《加法交换律》,是四年级的内容,由于四年级的孩子已经学过了这节课,所以吴老师这节课的授课对象用的是三年级学生。让三年级的孩子学习四年级的知识,差一年的年龄难免会让孩子们理解起来费神。于是课前吴老师和孩子们亲切的交流,鼓励孩子们要向子路一样勇敢和有质疑的精神。他对孩子们说道:“咱们三(9)班的“子路人”都敢于讲出自己的想法。”通过谈话,吴老师让学生放松了下来。为新课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吴老师开始上课了,他问学生:“知道今天要学习什么吗?你是怎么样知道的?”同学们:“谁来说一说,什么是运算律?说说你的想法。” “你能说一个算式吗?还有别的算式吗?”)接着吴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你还会列别的算式吗?”吴老师进一步引导 “你还可以列举这样的加法算式吗?”此处,吴老师进行了这样的引导,“你看,他他说的算是和别人的不一样,把这样的加法算式上升到了几百几十几,加几百几十几,”吴老师说:“谁再接着来?”学生思维被打开了。这时吴老师话锋一转,说:“如果用方块和圆形,将34和49分别盖起来,同学们说一说,方块儿里盖的是什么数?这节课的亮点随之展现。同桌之间先交流,然后请同学上台来汇报,吴老师说请李同学上台,“李老师,开讲!”……把学生推到前台,老师退到幕后。吴老师引领学生提升对加法交换律的认识:“盖子里盖的可以是一个数,一个字母,一个式子”,结束新课。课中的‘盖子’运用恰逢其时,恰到好处!实现了由具体的某个数扩展到一般自然数,由具体的字母渗透到更大的数集,由具体的整数式扩展到一般的代数式。实现了探索加法结合律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满足学生认识‘规律’的思维结构。
吴老师的课堂没有过多华丽的课件,只有一方一圆两个“盖子”做教具,花哨东西越少对学生干扰越少,课堂上吴老师让学生做到真理解!让真学习在学生身上发生,让深度思维在课堂真发生!本节课每个环节自然过渡,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平等真实的交流,是思维碰撞的声音,是吸收智慧源泉的节奏。规律的根扎得深,举例的枝展得广。吴老师的课堂简约而不简单,学生不但习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思考,学会了交流分享,学会了质疑,这是一节真是高效的优质课!
恰当的提问与有效的追问
怎样让学困生“开口说、善于说”
小学生数学 鸡兔同笼新算法
怎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效率的学习的三个方法
谈谈高效课堂模式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让精神境界得到提升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对新教材有哪些新的认识
小学数学新课标的理解
教师如何维护自身心理健康
使自己的教学闪耀着睿智的光彩
观看了课堂教学视频 谈谈我的收获
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之教学经验和体会
鸡兔同笼反映了怎样的问题
课堂的教学效果怎么提高
浅谈怎样把生活融入数学教学
备好数学课需要注意那几个方面
重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工作中最多的问题及困惑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学生喜爱的课堂
衡量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重要指标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心得:用爱来感悟
给教师带来职业压力的重要因素
对广泛领域的知识和理解的探究
体现教师的自身价值
为教学能力的提升奠定下基础
教给学生学习研究创新的方法
面向全体学生 关注学生差异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