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23
收藏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6页例5。
【教学目标】
1. 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正确进行计算。
2. 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用多种方法计算乘加、乘减,实现算法多样性。
4. 培养学生的友好合作意识、探究精神。
5.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就紧紧围绕这一理念,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尊重学生的自我发现和与众不同的方法,鼓励创新思维,用恰当的评价为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和谐地发展。
一、激趣引入,巩固旧知
教师出示小熊图片并贴到黑板上,亲切地说:瞧,多可爱的小熊啊,今天就和小熊一起走进数学乐园吧!来,先和小熊做个对口令的游戏。
1. 对口令:2、3、4、5的乘法口诀。(有节奏地进行对口令:师生对、生生对)
小熊还想用几道题来了解一下咱们班谁是聪明孩子呢。
2. 口算:33= 42=(计算前两题时,要说说用的是哪句口诀。)
2+3= 54= 14= 34=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我们和小熊到它的农庄科技园去参观。
1. 图1(在板书上画简笔画):(4棵玉米,每棵结3个)请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列式:34= 43= 3+3+3+3=
2. 图2:小熊掰走了一个。
请学生结合图意提出问题:还剩几个玉米?
怎样解决?小组商量讨论。可以借助学具。
学生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聆听学生的不同想法。列式:
12-1= 3+3+3+2= 33+2= 43-1= 2+33=
如果学生列出最后一个算式,告诉学生要先算乘法。
教师把学生的方法写在板书上,板书方法:先画一个伸着大拇指的大手,谁思考出来的方法,就把谁的名字写在手上,然后在大拇指的一旁写出他的算式,有几种方法,就画几只这样的大手。
3. 图3:小熊掰走两个。
在小组内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把式子独立写下来再互相交流。
三、趣味练习,拓展延伸
1. 第56页的做一做。
第1题,看图列式,用不同方法列式。
第2题摘桃子:把式子写在桃子上,指名计算并集体订正。
2. 开放题:小熊要和同学们做朋友,想知道咱们班有多少同学。我们有多少种告诉它的办法?
如:数;直接说;乘加、乘减(每个小组有几人,有几个这样的小组,还剩下几人)。
3. 数田格本中同学们所写出来的字数。(打开准备好的一页,都是几行零几个,每个人写的行数不同,零几个的个数也不相同)能解决的可以当堂解决,暂时有困难可以等学完6、7、8的口诀后再解决。通过这个练习,让学生知道运用乘加、乘减的方法比数数快得多。
四、课堂总结,引导实践
教师总结:我们和小熊一起探究数学问题,可真有趣,把你的收获和大家说说吧?同学们要做个有心人,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试试去吧。
Diary——数学由你而精彩
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应用数学知识
“做数学”能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障碍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通过有效途径提高课堂效率
运用比较教学,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如何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
对数学试卷命题的几点思考
浅谈小学数学日记
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
以 学 定 教 的 尝 试
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教”到“引”使学生会学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施学生评价的方法和措施
特级教师精妙的课堂语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呵护情感 关爱学生
让数学教学更深刻、更理性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说学训练
在体验中感悟数学知识
数学课堂教学创造力培养的探索
培养乐学“五步曲”
改变课堂教学行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课程实施:问题与对策
让评价走进孩子的心灵
结合数学教学,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中国学生需要怎样的数学教育
教师角色转换的实践与思考
让学生快乐的做数学练习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