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7
收藏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负数》教案(四)
教材简析:
正数和负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学习的。
负数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并有着广泛应用的数。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情境中认识负数。第一道例题用楼层中的-2楼引导。第二道例题用温度计显示三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以这一情境引入负数,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对温度不陌生;另一方面,借助温度计上的数据显示,可以直观的认识到零上4摄氏度比0摄氏度高,零下4摄氏度比0摄氏度低,这两个温度分别在0摄氏度刻度线的上方和下方。第二道例题借助直观图,以海平面为基准,海拔8844米和海拔负155米分别在海平面以上和以下。这些都为学生初步了解正数和负数是一对相反意义的量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模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了解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
2、能正确区分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正数、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培养学生在实际中学习数学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经历创造符号表示相反意义量的过程,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2、让学生在联想、概括,推演中,体会数学的丰富、联系以及其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渗透进行对立统一、联系发展等最朴素的哲学思想教育。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简案
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小小运动会”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倍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
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第五章 加与减(二) 4、“跳绳”教学设计2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人民币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
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实录及评析
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买衣服”教学设计1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6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与评析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教学设计与评析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5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 认数
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第二章 观察与测量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
北师版数学第二册教学计划1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 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教学设计及评析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不进位)”教学设计与评析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二单元:认图形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认图形教学设计
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第二章 2、“桌子有多长”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四单元教案
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第五章 加与减(二) 4、“跳绳”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
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北师版数学第二册教学计划3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设计及反思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认识乘法
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第五章 加与减(二)2、“发新书”教学设计1
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买气球”教学设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