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2)”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除法(2)”教学设计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除法(2)”教学设计

“除法(2)”教学设计

2015-09-23 收藏

学习内容:除法(2)(人教版第四册P19和练习四第4-6题)

设计理念:

1、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中参与学习过程,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注重动手实践。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分一分、圈一圈的实践活动中,理解新知,巩固新知。

3、注重各种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中不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且 在参与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学习目标:

1、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意义;知道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来分,有几个这样的一份,能用除法来计算,建立包含除的概念,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中的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重难点:

1、能用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来表述一个除法算式。

2、掌握除法算式中的各部分的名称

学习准备:

课件,每生8个苹果卡片、竹笋卡片、盘子卡片等学具。

学习过程:

一、探究新知

1、动手实践,初步理解包含除的概念。

(1)把8个苹果,每2个装一盆,可装多少盆?

提问:有几个苹果?装一盆要几个?

学生用苹果卡片演示。

教师课件演示。

得出一句话:8个苹果,每2个装一盆,可以装4盆。

就是说8里面有(4)个(2)。〈板书: 8里面有(4)个( 2)〉

(2)10颗糖,每个小朋友分5颗,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学生用糖果卡片演示。

教师课件演示。

得出一句话:10颗糖,每个小朋友分5颗,可以分给2个小朋友。

就是说10里面有(2)个( 5)。〈板书: 10里面有(2)个(5) 〉

(3)课件呈现熊猫分竹笋的情景图: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

你能提一个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能放几盘?

提问:熊猫要分多少竹笋,怎样分?

能放几盘呢?(5盘)怎么知道这个结果是否正确呢?

(学生可能会说用学具摆一摆,也可能会说圈一圈。)

用你喜欢的方法来验证。

3、理解包含除法的意义。

像刚才这样分东西的问题,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来分,有几个这样的一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几盘?表示20里面有( )个4。

可用除法算:204=5

4、认识各部分名称

先请学生说一说:在加法、减法、乘法算式中,每个数都有自己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每个数也有自己的名称,你知道他们的名称吗?

(1)如果学生能说出来,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肯定的基础上,板书各部分的名称;如果学生说得不准确,教师指出:我们数学家把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板书:被除数),把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板书:除数)把得数叫做商(板书:商)。

(2)联系算式说一说:

这里的20叫(被除数),表示一共要分的竹笋,4是(除数),表示每4个一份,5是(商),表示有这样5份。

(3)读一读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这三个名称中,你觉得哪个比较难记?记一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5、学习列除法算式

你会给分苹果和分糖果的这两题列算式吗?

(1)82=4,

(2)105=2列出算式后,说出各部分名称

6、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巩固练习

1、先用12个○摆一摆,再写出算式。

每堆6个,分成了( )堆。12□=□

每堆3个,分成了( )堆。□□=□

每堆2个,分成了( )堆。□□=□

(1)学生独立练习,用学具摆一摆,并填写算式。

(2)全班交流反馈。

(3)说说算式的意义。(任选一题说一说算式的意义;先同桌互说,再个别说)

(4)说一说每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5)仔细观察这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2、练习四中的第4题。

每个小朋友2串糖葫芦,可以分给( )个小朋友。

□□=□

(1)说说题意:一共分( )串糖葫芦?按照每( )串一份来分?可以分给( )个小朋友。

(2)填写算式(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以先圈一圈)

(3)交流反馈。

3、练习四中的第5题。

每2只一副。

8□=□

(1)说说题意

(2)填写算式(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以先圈一圈)

4、练习四中的第6题:圈一圈,填一填。

□□=□

□□=□

要求:仔细看图,说一说要分的东西是多少?按几个一份来分?可以分几份?

再说一句话:( )里面有( )个( )。最后列出算式,说说算式的意义和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1)学生独立练习

(2)反馈圈的结果和填的结果。

(3)交流算式的意义。

三、课堂总结

今天小朋友通过分东西,知道了把一些东西,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要算可分几份,也用除法计算。还知道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