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30
收藏
一、学生分析
本学期从事五五班的数学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这学期的教学工作与以往不同,新冠状病毒的肆虐,家家户户大门紧闭,昔日喧闹的街道变得冷冷清清,所有的老师同学不得不在线上开展停课不停学。复学后第二周马上测试,五五班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较严重,刚升五年级普遍浮躁,后来渐入佳境,学习氛围还算浓厚。本次线上考试及格的仅有19个学生。可见,学生每一天的精神面貌和状态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和家长及学生不断地交流中发现,线上教学不可控,老师鞭长莫及,学生心思浮躁,家长不积极配合,许多家长呈现不管不顾状态。态度决定一切,从学习状态上不难看出结果。事实也印证了这一点,做题粗心,反复强调的问题出错,掌握不牢固。从优秀率和及格率可以看出,最高分96分1人;90分以上有5人;80--90的有4人;70—80分3人;不及格的有30人,最低分16分。
二、试卷分析
本次试卷满分为100分,填空28分,判断5分,选择10分,计算20分,动手操作6分,解决问题30分。
纵观复学考试试卷,整张试范围在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题量适中,程度紧密贴合课本与学生实际生活,灵活多样,特别考察学生的做题习惯。本试卷包含七种题型,通过不同形式,从不同侧面考查了学生的掌握情况。尤其侧重体现了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及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的合理性和灵活性。总体来说,紧扣课本基础知识,综合又不失灵活性,考验学生的基础知识。
三、答题情况
(一)填空题
大部分习题紧扣课本,只是换了一种表达方法,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轻松。但是,细心、思维灵活的学生得分率较高。
第1题,单位换算整体做得很差。这道题考察有面积、体积、质量、容积间的单位换算,还考察复名数到单名数的转化。单位换算一直是学生的弱项,所以今后除了练习本册所学的单位换算之外,还要进行综合练习,而且在做题时多让学生说说做题思路。
第3题,第一空学生不理解奇数和质数概念,导致把奇数写成偶数或者没写全。
第4题,第三空没掌握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
第6题,第三空没掌握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
第8题,这道题是书中的原题,考察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但是一些学生与分数的意义弄混淆了,写成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了。
第10题,第二空没写成最简分数。
(二)判断题
第5题,棱长是6厘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虽然数字是相等的,但是单位不一样,所以是错误的。
(三)选择题
本次考试,选择题题量不多,全凭细心。
第3题,把一个正方体分割成两个小长方体,表面积会增大。错的较多,其实可以拿实物去观察。
第4题,这道题有两个条件:真分数学生能找出来,但是学生对约分这个知识点掌握的不好,本道题要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和检验习惯,能减少错误率。
(四)计算
第1题,学生不会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或者有的学生只写答案,不写过程。
第2题,学生不会通分的方法,而且这一单元在学校还未复习到。
第3题,解方程不写解,不会应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去解方程。
(五)动手操作
第1题,对顺时针和逆时针两个方向辨认不清。
第2题,不会画旋转后的图形,方法掌握不到位。
(六)解决问题
第1题,这道题是书上的原题,学生错的较多的是不知道是求棱长总和还是表面积,或是对棱长公式不理解,或是带错单位了。
第2题,书中原题是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解决问题。错因不会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第3题,不会求正方体的体积,没进行单位换算,还有的计算出错。
第4题,不会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第5题,求贴的瓷砖的面积其实是长方体表面积的灵活应用。
四、整改措施
1.抓好基础知识的落实,才能做好延伸,并把握好练习量,做到“巧而精”。
2.抓好重难点,抓好教材,不做无用功。
3.抓好落后生,学校、家庭联手,同时注意方法,对有上进心的可以适当放手,引导多问,其他则要注意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指导。
4.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加强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长期良好的学习状态和优异的成绩,绝对离不开好的学习习惯。习惯定终身,好习惯决定一切,更加可以看出一个人未来的人生走向。因此,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还是要常抓不懈的。往后的命题方向越来越注重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加大了阅读量,从阅读材料里面提取重要信息,分析题意判断相对应的知识点并解答。可见,阅读能力的提高、分析题意的把握,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2012年中考生数学答题技巧必备
如何判定中考数学三角形相似
中学生最优学习方法体系:如何做好学习计划
中考数学高分"四步走"
似曾相识的题要注意异同 2008中考夺分实用技巧
名师支招:新学期初三生找准学习方法
2008年中考数学思想方法点拨
2008年中考数学复习的七大高招
初中数学课程 考试的区别有哪些?
中考数学复习法宝——总复习策略
主动转变方法巧学数学
[数学]名师指点:中考数学冲刺“三步走”
中考数学以基础概念为冲刺突破口
中考数学教你检验答案11招
人大附中老师谈08年中考数学命题趋势及备考
揭秘初三生2012年中考数学答题技巧
中考问题解答 数学:基础是关键 细节是重点
2008年中考数学复习“六原则”
答广州中考生:第一科考“砸”了怎么办?
名师支招:中考数学备考的9个要素
中考数学名师指导:考场如何避免不必要的失误
名师解读2008年中考数学考试大纲
期中考--战术上重视、战略上轻视
中考数学解题方法:答题先易后难
宁波:数学名师评点今年中考试卷
解读2006年中考课标卷数学:解题思路要掌握
武汉08中考数学考试说明及备考建议
学好新初三数学须抓好课前、课中、课后
科学用脑 提高效率
如何有效地解答初中数学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