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30
收藏
今天上午第三节课,是王校长的数学公开课。我和其他新来的老师一样,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提前走进了合班教室,期待着课的开始。今天我还有着另一个比较重要的任务,那就是照相。由于原来负责照相的老师今天外出开会,走之前嘱托于我,所以今天的课我并没有真真正正完整的观摩下来,只是听了个大概,回去以后把同事的听课记录本拿来研究,终于把这节课串了起来,一些细节也逐渐浮现出脑海。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肤浅的个人看法。
上课之前,王校长就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在100米长的小路旁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能载多少棵?其中有三个条件,第一为两端都载,第二和第三条件王校长卖了个关子,没有写。这样做的目的我个人认为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那个小括号里的二和三是什么呢?
然后师生问好开始上课,没有多余的废话,王校长直接伸出五个手指头,问学生:这五个指头之间有几个间隙?自己伸出自己的手,数一数。学生回答:4个!如果我是学生,我肯定很想知道老师问这莫名其妙的问题干嘛。没等学生想明白,王校长忽然又请出一列同学站起身来,让同学们数一数这八个同学之间有几个间隙,同学们回答:7个!这时同学们之间聪明的估计已经想到了,再结合黑板上的大标题,马上导入本节课的主题:植树问题。
第一个问题,如题,条件:两端都载。由于这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次解决此类问题,对学生来说,最直观的方法,莫过于在本子上画图,画出代表20米长的线段,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20米可以栽5棵。然后增加长度:30米。有了上次的经验,学生马上得出结论:30米可以栽7棵。这个过程中老师运用了引导法,让学生在黑板上演示,学生找到方法后自己动手寻找规律。从20米到30米,实际上运用了小步子教学法,由简到难,第一步引出和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问题:5棵和7棵如何得出?20米有4个间隔,实际棵数比间隔多一,30米6个间隔,实际棵数比间隔数多一。学生逐渐掌握到这样的规律之后,最终得出100米的小路能栽21棵。那么第一个问题的结论就是:棵数=间隔数+1
第二个问题,也就是小步子教学法的第二步,条件给出:只栽一端。然后提示同学们分组进行讨论与回答,得到第二个问题的结论:棵数=间隔数
第三个问题:两端都不栽。结论:棵数=间隔数—1
通过以上三步,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既解决了问题,又突出了重点和难点。最后总结论为:植树问题,关键是间隔数及两端是否栽树。
然后课本练习题,再变换已知条件进行思维拓展延伸,最后布置家庭作业,整堂课圆满结束。
数学本来就来自于生活,通过抽象问题具体化,使问题简单明了。王校长的课堂,语言精练、条理清晰、教态和蔼,利用小步子教学法由简到难、逐步突破解决重点难点,令人印象深刻。希望以后学校能多安排一些这样的教学活动,让我们在不断学习和反思中更快成长!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数与运算随堂练习题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计划
五年级数学上册《梯形的面积》教学案例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概括总结
2016年六年级数学毕业模拟试题(北师大版)
小学五年级数学方程与代数课后练习题:下学期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十几减8、7》教案
2016年一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检测题:厘米、米的认识
中考数学答题方法:选择题
西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确定位置》教案
2016年高考数学压轴题的答题技巧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长度单位
2016年小学数学毕业模拟卷(北师大)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课后练习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八单元复习题
中考数学考前知识:分式方程
2016年六年级数学毕业综合试卷
高考数学怎样才能达到145分
中考数学考前知识:一次函数
2016年高考数学超常发挥的技巧
2016年高考数学冲刺复习要克服的偏向
2016年二年级下学期数学1至8单元复习题(新版人教版)
中考数学专项试题:全等三角形
听课心得体会 听《小数的意义》反思
2016年数学毕业模拟试卷(苏教版有答案)
小数的初步认识同步检测题:三年级下册数学
中考数学解答难题的方法
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水平测试卷(带答案)
2016年小学六年级毕业班数学模拟试卷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