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鸡兔同笼》说课稿及教学教案设计模板_说课稿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数学《鸡兔同笼》说...
首页>数学教研>说课稿>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说课稿及教学教案设计模板

2020-05-20 收藏

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 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所以说课稿本身没有太多要求,更多的是对说课者在口述过程中的思路和条理要求比较更多一些。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一、说教材

《鸡兔同笼》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中第103-105页中的内容,这是数学广角中的内容,是在学习了“租船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在第一单元的租船问题这一课已经接触过列表法及调整法,这为今天学生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垫定了基础,学习了今天的内容,又为学生以后使用假设法解答其它实际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说学情

四年级学生已经进入第二学段的学习,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同时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都有所提高,但运用能力不够,抽象概括能力不强,思维方式还在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过程中。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及新课标理念,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过程与方法: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四、说重难点:

通过对教材的反复推敲,我把教学重点难点定为: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五、说教具:多媒体课件。

六、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本课我打算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采用情境导入、巧设疑问、引导探究等教法。

学法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故本课以观察比较、自主探究、交流讨论为主要学习方法。让学生多思、多说、多练,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为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根据学法指导的差异性原则,我将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指导。

七、说教学过程

为了有效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四个教学环节:导入新课,探究新知,巩固运用,反馈总结。

(一)导入新课

我采用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老师画一种动物让你们猜猜,—这只动物呀,喜欢吃虫子,”学生很容易猜到是鸡,我再添上两笔,变成 这种动物呢,有长长的耳朵红红的眼睛,学生很容易猜到是兔子。这时我用课件出示103页的主题图和原题,并适时揭示课题,这就是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板书:鸡兔同笼}。同学们知道这道题是什么意思吗?学生讨论后指名请学生来讲解题目意思,我接着追问:“这个问题你现在有办法解决吗?”学生可能觉得无从下手,我引导学生:“这道题的数据比较大,我们可以把数据改小一点,从简单的题目入手。”

【这样的导入,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让学生在猜迷中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顺利过渡到第二个探究新知的教学环节。】

(二)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如下2个步骤:一理解题意二探究方法

1. 理解题意

课件出示104页的例1,请学生读题并说一说从题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如果学生只说出从题目中可以知道鸡和兔加起来总共有8只,脚共有26只,引导学生说出题目中隐含的信息,即鸡有两只脚,兔子有四只脚。

2.探究方法

根据从题目中收集的信息,请学生们分小组交流讨论,用哪些方法可以找到答案。教师在教室里巡视指导,找出学生想到的不同方法并收集起来。学生可能想到很多种不同的方法,我用实物投影仪从易到难呈现给学生观察并交流讨论。学生可能想到以下方法:

(1) 列表法

有的学生可能是从鸡有8只开始写起一直到找到答案为止,有些学生可能先直接猜测鸡、兔各有四只,发现比题目中还少两只脚,于是调整为3只鸡5只兔子,则刚好是26只脚,找到答案。无论学生使用哪一种,我都给予表扬。

(2) 画图法

学生可能利用我导入时的图直接先画8只鸡,{板书:}发现总共只有16只脚,于是从第一只鸡开始给他们添上两只脚一直添到第5只,得到26只脚。找到答案3只鸡5只兔子。

(3) 假设法

学生也可能想到,我把他们全部假设成鸡,也就是脚的总数为:8*2=16(只)比实际少:26-16=10(只)那兔的只数:10/(4-2)=5(只)鸡的只数:8-5=3(只),这时侯我要追问学生:“谁知道这个4-2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出因为把一只兔子当成了鸡,少算的脚就是1只兔子比1只鸡多出来的脚,也就是4-2只。然后请学生口头检验:3*2+5*4=26只

如果学生想到的是这一种,我便请学生假设全部是兔子,那能假设法计算找到答案吗?请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本环节让学生充分经历了观察、比较、想像、推理、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与数学思考,探究用多种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充分的探究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合理的推理能力,又有效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巩固运用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及第105页的“做一做”第1题和第2题。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围绕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有层次有针对性地练习。能加深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四)反馈总结

组织学生畅谈通过本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知识,不仅能进一步内化本课所学,而且学生经历了自我总结、评价的过程,更能在知、情、意、行方面同时得到发展。】

(五)说板书设计

我摈弃了传统大量文字的板书设计,采用这种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的板书,使学生一目了然。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本课的特点是:在情境中导入,在探究中求知,在碰撞中生成,在合作中交流,在练习中提升。教师始终定位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我坚信,这样的学习一定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