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9
收藏
为确保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有机衔接,实现不落下一个学生的目标,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本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现将任教的一年级数学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衔接工作做以下安排:
一、精准摸底,认真分析学生情况。
通过平时的视频观看、直播参与度和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到学生在线上学习的主要问题是学习习惯差,注意力不集中,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做着其他的事情,个别学生在没有家长和老师监督时惰性较强,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主要原因有:
1.网课最初听名师课堂和教师直播的形式进行,听课的时长和效果也比较容易监督,随着家长的逐渐复工,学生的网课学习热情逐渐减退,由于孩子自己不会操作参与直播,听课效果有所下降,个别学生出现了应付的现象。
2.有些家长忙于工作,对学生疏于管理,孩子自身自制力比较差,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网课学习由于存在局限性,无法监督孩子实践操作,交流也不太方便,个别孩子不操作、不思考而是等着教师讲解,学习被动,效果不好。
3.依赖性强。学生年龄太小,依赖家长,依赖老师,不会自己去积极思考,对于老师批改的作业不能够及时订正,没有参与直播或观看视频的学生不能够及时观看回放。
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
1.第一单元《认识图形》
对平行四边形形的特征掌握不够清晰,容易和长方形弄混。图形的拼组掌握不好,特别是三角形的拼组。
2.第二单元《20 以内的退位减法》
算例理解不够透彻,在圈一圈、填一填的题型中不能够把算式的过程和画图的过程对应起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分析题意的能力比较差,特别是有多余条件的题型。
3.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对数据的分析能力较差,不注重表头等信息归类不清,不能准确制定分类标准。
4.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家长复工,学习效果下降,学生思想松懈,不认真听课,有浮躁应付的现象。数量、数位及计数单位的书写分不清,不知道一和十什么时候用汉字,什么时候用数字。例六用“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表述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掌握不好。
5.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元、角、分,单名数、复名数之间的换算没有掌握好。计算方法掌握不好,特别是几元减几角的题目。
6.第六单元《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学生对于退位减法和进位加法掌握不太好。对于解决问题一类的题目不能够正确分析题意,找不准有用的信息。
7.第七单元《找规律》
对于重复和循环排列的规律掌握的还可以,但对于递增、递减排列的规律掌握有些不牢固,解决问题看不懂题意,不知道是填一组还是一个。
三、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衔接措施
加强对网上学习的复习与巩固,确保把网上学习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再次进行讲解。精选习题对学生每个单元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根据调查情况采取集中指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法对没有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补救。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辅导,对于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小范围的单独面对面辅导,指导学生弄懂为止。
紧盯学困生,根据网上学习和作业情况,排查网课缺课较多和作业出错较多的学生,了解情况,做好补差工作。
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态度,改善在家懒惰、浮躁的坏习惯,逐步走上正规的学习道路。
四、具体时间安排
1.利用两周时间做好学生习惯养成和结束新课内容。
2.从开学第三周进行系统复习,复习内容以基础知识为主。先测试,找到知识漏洞,后复习,有的放矢。
引导自主探究,促进主动发展
反思“转变学习方式”说
数学新课堂不能承受之伪——新课标下教师若干教学行为反思
浅谈“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
略论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开放式教学
浅谈教育
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教师情感: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
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活动中边缘学生的体验缺失及其教学对策
实践 探索 交流
从源头开始的学习与思考
情境创设,我们该关注什么
教育反思:一种促进教师成长的科研范式
培养中小学研究型教师的基本原则与策略
培养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几点做法
集体备课的理性诉求
多元智力理论呼唤教育的个性化
开放教学过程
如何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
挖掘教材资源 促进学生发展
优化练习设计 架设兴趣桥梁
新课堂需要什么样的课堂即时评价
创设活动情境,促进有效学习
数学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
数学由你而精彩——浅谈数学日记在教学中的作用
新课程呼唤有效的“合作学习”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策略
运用启发式教学新探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