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4
收藏
同样都是数学课堂,有的老师课堂高效扎实,目标达成度高,有的老师课堂低效,目标达成度低,高效课堂的特点自不必说,那么低效的课堂有哪些特点呢?上周随机听了一节课,颇有收获,总结了关于低效数学课堂的几个特点:
一、对学生的知识现状不了解
数学教学是建立在学生的前期知识基础上的,所以,教学之初,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对于掌握本节课所需的知识基础是否完全掌握了,相应的解题技能是否熟练等,这些都是我们学习新的知识的前提。只有掌握了这些,我们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知识现状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而一节低效的数学课的前提就是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现状了解不充分,教师站在自己的知识预设上去设计教案,学生往往难以适应,课堂表现沉闷,师生互动不充分。这种偏离了学生知识现状的教学肯定是低效的。
二、不考虑课堂反馈的教学
教学当然是需要预设的,教学设计本身就是一种教学预设,但是,动态的、有效的课堂肯定是要根据课堂的生成性结果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策略,这应该是保证教学效果的最基本的策略了,但是,很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不重视课堂的反馈,对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掌握程度甚至都不关心,以自己的教学预设为范本,对于课堂上生成性结果视而不见,整个课堂基本上处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完全脱节的状态。真正的课堂毕然是预设与生成相互交融的,预设是教师前期对教学的一种期望,而生成性结果是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的一种反映,教师不必将自己限定在教学预设中,而应该理性地根据课堂反馈来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这才是教学的常态。
三、没有“学习科学”指导的教学策略
学习科学虽然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提出了没有几年,但是学习理论却并不是新的东西,作为教师,在教学时,完全不考虑人的学习理论,不去体会学生的学习困境,理解盲点,不站在学生“学”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而将自己定位为知识的讲述者,演示者,这样的教学肯定是低效的,教学是一个相互交融的过程,是一体两面的,教师作为学习的主导者,必须要用正确的“学习科学”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过程,要去研究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困境,通过学习科学的指导,去设计合理的教学情境,用有启发性的问题去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破除思维上的困境,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这也是教师的最终价值所在。
高效的课堂自有其高效之处,但低效的课堂千篇一律,基本上都存在上面所列举的三个问题,而这三个问题最终的成因只有一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思考!没有思考的教学肯定是低效的,且永远低效下去。
小升初数学竞赛题
六年制第一、二单元教学目标要求
北师大版四上《小括号》教案
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有关0的认识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第四单元练习题
北京版一年纪上册《认识图形》练习题
人教实验版《可能性》教案
2016年秋季二年级数学《用乘法解决问题》练习题(上册)
2016年小升初数学真题
西师大版二上《4的乘法口诀》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富饶的大海----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练习题
沪教版四上《分数》教案
冀教版三上《对称》教学实录
2016-2017学年二年级数学《9的乘法口诀》练习题
人教版2017年小升初数学综合测试卷及答案
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有关10的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练习题2
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有关加法的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纪上册《乘火车》练习题
新课标六年纪上册《圆的面积》教案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2的乘法》教案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基本平面图形家庭作业汇总
青岛版六三制上册练习题
北京版五上《方程》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练习题1
北师大版三下《轴对称图形》教案
冀教版二下《整十数加减》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练习题1
北师大版四上《探索与发现(二)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教案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检测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