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海无涯“乐”作舟———《找次品》评课稿_说课稿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教海无涯“乐”作舟——...
首页>数学教研>说课稿>教海无涯“...

教海无涯“乐”作舟———《找次品》评课稿

2020-05-04 收藏

《找次品》是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找次品”的教学目的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选择这样的课上公开课可以说对执教老师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听了陈小龙老师的这节课后深受启发。纵观整节课从课前的游戏铺垫到情境的引入,然后由老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完成“找次品”的最佳策略的学习过程是环环相扣一气呵成,令人回味无穷。这节课突出的特点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重视操作活动,发挥主体作用。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多种感知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学生获得丰富感性认识。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这节课陈老师多次放手让学生操作探索,注重指导学生操作,在动手操作中,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主动地获取知识。陈老师敢于“放”,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去获得数学知识,使学生得到主动发展。比如:教师让学生把自己的两只手臂看成一架天平,当两手放平时,说明天平平衡,托盘上的两个物品都是正品,当两手一高一低时,说明其中一个托盘上是次品,这里假设次品比正品轻,所以翘起的那只托盘里是次品,这里教师引导得比较到位,学生学习兴趣也较浓, 教师把抽象的思维转化成了形象思维,学生容易理解。

二、培养学生优化意识,用数学逻辑增加学生递进关系,知道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上课时层层推进渗入优化思想。

本课陈老师让学生从 3 瓶中找出次品这比较简单,然后加深到从 5 瓶、8 瓶中找次品,并且在 8 瓶中找次品的过程中渗入优化思想,让学生寻找优化策略,接下来让他们再用9瓶进行验证,加深了学生的体验。在此过程中知识层层推进,步步加深,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当学生通过例 2 发现把待测物品平均分成 3 份称的方法最好后,陈老师提出“每个数都能平均分吗”的问题,让学生从 10 瓶中找出次品,学生通过进一步的验证、归纳、推理等数学思考活动,从中又发现“尽量平均分”的优化策略,实现从特殊到一般的过渡。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学生的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

当然课无完课,不足之处也有:在思维训练方面,是不是所有的同学的思维都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呢?现在反思一下,确实课堂上还有一部分同学一直很“安静”,那就是他们的思维根本就没有调动起来。另外所用的图示的办法,应该多做讲解,要让每一位同学能熟练的运用它。

教海无涯“乐”作舟,只要教师想方设法摸清学生的学情,找到他们的现有知识起点,不断改变教学方式,使他们乐学、爱学、好学,定会为学生和自身成长辅垫出一条坚实之路!小龙老师一直在这方面努力,衷心祝愿他今后的教学之路越走越宽阔。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