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老师教研小论文 如何做好复课后教学衔接的点滴思考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数学老师教研小论文 如...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数学老师教...

数学老师教研小论文 如何做好复课后教学衔接的点滴思考

2020-04-21 收藏

2020年的春节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脚步,本来短暂却有温馨的寒假都无限期拉长,长的让人焦虑惆怅。全国各省市中小学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纷纷开启了线上学习的全新模式。

桃李芳菲,最美四月。如今线上学习已经进行了将近10周有余,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日趋稳定,各省各地的高三和初三已经入学,其他年级和小学开学复课也指日可待。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一名小学六年级毕业班的数学老师,下学期的新课已经基本接近尾声,即将进入综合复习阶段。面对紧张有限的时间,参差不齐的学情,怎样做好线上学习和线下复课无缝衔接是迫在眉睫要考虑的问题。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首先,检测线上学习效果,制定针对性的衔接计划

线上学习已经进行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每天我都是提前精心备课,通过钉钉直播和名校课堂点拨结合的形式进行新课的学习,又通过练习课和课堂过关小测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班级整体学习效果还算理想,但仍有一小部分学生自律能力不足,家长复工后监管不力,造成被动学习的局面,不能紧跟集体学习步伐。

针对以上学情,我决定根据前段时间线上学习的前4单元的内容,立足教材,注重基础知识考察,提前准备好一套测试题,对学生线上学习的效果进行摸底,发现知识学习中存在的真实性问题和共性不足,为衔接计划的制定提供数据和事实依据。

二、转变教学方式,单元复习与专题训练相结合

现在已经4月中旬,开学稳定后也要步入5月份了。把新课从头一一讲起是绝对不现实的,我在直播学习中也屡次和学生提醒,打破他们敷衍假学的幻想。复学后,课堂上数学的学习要重在“理”字,把每单元之间、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框架进行回顾梳理,可以通过知识框架结构图、绘制思维导图等形式进行整理。

理清知识脉络,再结合前测里发现的共性问题和一些易错点、难点知识,每天在课堂上进行一个或两个考查知识点的专题复习和训练,各个击破。

在这个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利用好自己的错题本和试卷等学习资源,做到及时回头看,提高复习效率。

三、及时反馈,严把落实关。

数学是一门思维与操作完美结合的学科。能理解不一定会做题。尤其是复习阶段,讲练结合,及时反馈学习效果是非常必要的环节。在复习完一个知识点后,就要进行测试,不一定非要大张旗鼓地的考试,教师精心设计3到5道题目就可以进行限时测试提交,通过批改发现掌握不足的同学,再进行讲解和学习,做到精准辅导。

四、新旧知识融合,提升综合能力。

学习新知识复习旧知识是教学过程中的必然手段。尤其是对于六年级的课程,新课已经基本完成,即将进综合复习阶段,涵盖了小学阶段数学所有的知识点。

所以复课后,利用前3周做好衔接教学后,我们不要一味长久地停留在某个知识点或某个单元里,要有意识地将旧知识的回顾融入到新知识的教学过程当中,既为学习新知识引发思考,又为复习旧知识提供平台,以此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独行快,众行远。开学复课在即,面对重重的挑战和困难,我们要充分发挥了教研组共同体的作用,用集体的智慧,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科学有序的管理,为孩子们上好每一堂课,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共同迎接美好的明天!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