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学情 巧设计 求发展——听《找规律》同课异构有感_说课稿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明学情 巧设计 求发展...
首页>数学教研>说课稿>明学情 巧...

明学情 巧设计 求发展——听《找规律》同课异构有感

2020-04-21 收藏

2020年打头的却是个不平凡的春,奋战在三尺讲台的老师们转变战场变成了十八线主播。“线上教学”由新奇到头疼再到沉下心来摸索、探究,自我调侃的同时老师们也不忘适应新战场,做好线上引路人。4月10日下午观看两位老师对一下《找规律》一课的同课异构,让我们看到了新讲课形势下教师的努力,切合“线上教学走向深度学习”的主题,下面就谈谈我学到的:

一、明学情

线上教学有一系列的弊端:学生注意力难集中、师生互动难完成容易教师唱独角戏、学习效果难以检测、学生间的交流讨论几乎无法完成……但还仍让有让人欣喜的地方,就比如:更容易实施前测,了解学生的点,不仅仅能从学生的错例入手展开教学还可以拿学生的作品当做教学资源。

两位老师的课中都发现了学生的讲解视频,在课前在线发布预习作业,通过学生的反馈找亮点、抓痛点,充分利用资源。

二、巧设计

教学就是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究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两位老师对教材的处理、对教学环节的巧妙安排、对练习的设计等都有很多亮点,让我不禁惊呼:学到了!

首先,以学生喜欢的“猜魔袋”为引子导入课堂。学生在不断猜的过程中逐渐明确规律,更加肯定的推测出下一个图形。经过这样一个由“猜测”到“推断”、由“不确定”到“肯定”的过程,学生会体会到规律带来的便捷与神奇。

其次,数学学习从线上延续到线下,数学活动贯穿了课前、课中、课后。学习数学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课前说一说、找一找、涂一涂、拼一拼等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课中学生在闯关活动中探究、发现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能力,拍手声的规律也特别有新意。课后作业让学生动手实践,涂色、摆学具、设计手链活动,把知识进一步的拓展,从而让学生再创造出不同规律来。

然后,两位老师都在课中引入了生活中的规律美。数学从生活中来也应用于生活,我们可以发现美丽图案中的数学规律,更能利用规律创造 生活中的美。学生会感受到数学的美爱上数学创造。

三、求发展

本节课教材安排的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彩灯、彩旗、小朋友等简单的、有规律排列的实例,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可以通过观察、说一说等初步感知顺序,对排列的规律有模糊的认识,甚至可以准确推测出下一个图形、颜色。可以说学生虽然不知道何为“规律”但是已经在利用排列规律解决问题。那么,本节课在教什么?这是老师需要思考的。

听完两位老师的课,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觉得是本节课重点在教“重复的单元组”、教模型、教规范的数学语言。学生对规律的表述停留在按顺序重复读出特点的层面,我觉得王老师用到的一个句式特别好:从左到右以×××为一组重复排列。一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正处于起步阶段,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老师给个示范就会给学生指条路,让学生培养把话说规范的习惯,但与此同时语言的规范不是指定让学生背,而是在课堂不断说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课后,学生能创造出规律、说出重复组也算是有了提高,对规律的本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最后,悄咪咪提出一个我觉得不当的点:

从左往右,灯笼以“红蓝蓝”为一组重复排列。

从右往左,灯笼以“蓝红蓝”为一组重复排列。(划掉右边第一个灯笼不考虑这个方法不妥)

赞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规律、读规律、说规律,会增加本节课的深度。

线上教学是个全新的挑战,“十八线主播”也在适应新形式,挖掘可利用的点为学生引好路,我们终会用我们的情怀满满把学生引入深度学习。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