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3
收藏
第1课 认识毫米
教学内容
计较办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4~35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通过实践活动,知道长度单位毫米,知道毫米的字母表示方法:知道1毫米有多长,建立正确表象。弄清cm或mm的进率,知道1厘米=10毫米或1cm=10mm。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体验活动探索新知。
3.情感态度。
使学生在有效的学习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1毫米有多长,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难点:引导学生建立1毫米的正确表象。
教具准备
课件、1分硬币、电话卡、医疗保险卡、学生尺及文具、练习本、一摞纸。
教学过程
―、学习毫米产生的意义
1.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自己的橡皮的长、宽、厚。
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学生观察后,教师提出“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愿意参与他们的讨论吗?”
采用小组﹙建议4人小组为宜﹚合作的形式,分别估计一下自己的橡皮的长、宽、厚。为了确保人人参与,可选专人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教师事先准备好,每组发一张)的“估计”一栏中
﹙3﹚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反馈时,学生选择性地估计橡皮的长、宽、厚,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行补充。将学生估计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提出向题:“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来验证?”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分组测量橡皮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橡皮的长、宽、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测量的结果,并由此引出毫米。各小组分别汇报本小组测量的结果,在汇报时,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叙述测量的结果,由于橡皮的宽和厚不是整厘米,学生在表述 时,会涉及“厘米的刻度之间的小格”,也有的学生可能说到“毫 米”,比如,“我量出的宽不到2厘米,还差两小格。”“橡皮的厚不到1厘米,只有6小格。”……教师用课件﹙可以用图或直接演示 替代﹚边演示测量橡皮的长、宽和厚的方法边对学生的回答进行 评议,并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可以用毫米表示”。并板书课题“认识毫米”。
二、学习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教师提出问题从学生尺中,你能发现毫米与其他长度单 位间的关系吗?在学生认真观察学生尺并独立思考后,让学生回答问题。从而引出1厘米=10毫米的关系。让学生多说说 发现这个关系的过程,如可以从尺子上的刻度0到刻度1说明,也可以从尺子上的刻度2到刻度3来说明……随后教师将学生总结的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板书在黑板上。
让学生在尺子上观察1毫米的长度,在组内互相比划一下1毫米的长度。
教师提出问题请大家说出生活中长或宽或厚大约是1 毫米的物品。”先在组内说,再在全班交流。教师分别出示1分硬 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说明:“这些东西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要求学生合作完成:先从课本中数出几页(捏紧后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再用尺子验证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调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数一数看有多少张。
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自动笔的笔芯、降雨量等等)。
厘米=10毫米;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题一 认识人民币(C)
课题四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课题二 立体图形的拼组
课题五《解决问题》教案
课题一 100以内数的认识(B)
课题一《平面图形的转换》教案
课题一 十几减9(B)
课题四《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课题一 100以内数的认识(A)
《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教学设计
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A)
“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教学设计
“认图形”教学设计与评析
课题三《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学实录
课题 认识时间(B)
课题二 左、右(B)
课题二 十几减几
课题一 100以内数的认识(C)
“十几减9”教学设计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与评析
课题二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课题三 解决问题(A)
课题 认识时间(C)
“十几减9”教学设计及说明
“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设计及说明
课题一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与说明
课题二《比多少》教案(B)
课题一《上、下》教学设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