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2
收藏
第七课时圆锥(1)
学科 数学 六 年级 班级
课题 圆锥(1) 课型 复习
课时 1 主备人 责任人 审核人
学习
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经历认识圆锥和探索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2.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会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学习
重点 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
学习
难点 会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学习
准备 铅锤、课件、圆锥形冰激凌、锥形草帽、纸圆锥模型、圆柱形杯子,与杯子等底等高的圆锥形容器、沙子、尺子。
学
习
过
程 自 主 实 践 学习要点与学法指导
课前
三分钟
前置小研究 11..逐1.拿出圆锥冰激凌,锥形草帽,钻锤等物品,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观察,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2.说一说圆锥的特征?
3.想象一下,圆锥的侧面展开会是一个什么图形?
4.圆柱的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称,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呢?我们先来从图形上认识一下。 观察、触摸、想象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圆锥的特点。
利用课件,使学生体验从实物抽象出图形,再认识图中各部分名称的过程。
小组交流 教师将圆柱圆锥放在课桌上,用尺子放在上面,显示等高;再把圆锥放在圆柱上,两个底面对齐。
1.看观察圆锥和与它等底等高的这个圆柱体,说一说哪个体积大?为什么?
2.观察老师的操作,你发现了什么?
3.用这个圆柱和圆锥做工具。先在圆锥形容器中装满沙子,然后倒入圆柱形容器中,看几次能倒满。大家先来估计一下几次能装满?
4.分组实验,把实验结果填在实验记录表中并填写实验结论。
5.想一想,刚才实验用的圆锥和圆柱有什么关系?实验的结果说明什么? 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发现等底等高的一组圆柱和圆锥的特点,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理解等底等高的含义。在比较体积大小说明原因的过程中,自然引出要研究的问题。
让学生经历实验的过程,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直接体验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关系。
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
班级
展示 1.看书42页的试一试,说说你都了解到哪些信息?
2.该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呢?自己试着算一算。 学生试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巩固
拓展 1.练一练第1题
2.练一练第2题 1.指名回答。
2.求圆锥的体积,由学生独立完成。
自主
检测 练一练第3题
练一练第4题
练一练第3题,图中分别已知圆锥底面积、底面半径、底面直径和高求体积。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练一练第4题,先读题,理解零件的体积等于长方体的体积加圆锥的体积, 再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圆锥和圆锥体积
只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个圆。
侧面是个曲面,展开是个扇形。
只有一条高
教学反思
总评
高一数学函数的概念5
高一数学对数函数及其性质5
高一数学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
高一数学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
高一数学对数函数及其性质4
高一数学数列求和
高一数学对数与对数的运算4
高一数学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高一数学简单的随机抽样
高一数学集合的表示
高一数学对数函数及其性质3
高一数学圆柱、圆锥、圆台、球
高一数学三角函数的图像
高一数学解三角形的应用
高一数学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1
高一数学一般式
高一数学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高一数学对数函数及其性质1
高一数学实变函数论
高一数学函数的概念4
高一数学集合的表示方法1
高一数学集合的含义与表示4
高一数学集合的表示方法2
高一数学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2
高一数学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高一数学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2
高一数学集合的含义与表示5
高一数学集合的概念1
高一数学数列的综合应用
高一数学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分布4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